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创新话题
喜听自主创新脚步声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5-03-03 【字号: 小  中  大   

编者按分别一载又相逢。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陆续抵京,代表、委员的驻地充满了欢声笑语。

科技强,则经济强;科技兴,则国家兴。两会开幕在即,大家畅叙过去一年的变化,回首科技发展的坚实脚步,热门话题说不尽、聊不完。

来自科技部的消息说,2004年,国家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4年科技自主创新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大科技计划———强攻能源瓶颈 ●农业科技创新———重要支持方向 ●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群体突破 ●百姓生命安全———攻坚捷报频传 ●基础研究项目———迈向世界前沿

重大科技计划———强攻能源瓶颈

2002年7月全线开工的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与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建设、西电东送工程,并称为新世纪我国四大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耕对西气东输工程是这样描述的,“这是我国距离最长、管径最大、压力等级最高、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建设规模和技术指标世界罕见。”

通过国家攻关计划的持续支持,工程建设者展开700多项科研课题攻关,并充分运用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精湛施工技术,使西气东输工程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管道科技含量达到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

经济发展,能源是命脉。2004年国家科技计划重大科技项目进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突出油、气等重要能源项目的地位。

在攻关计划支持下,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2号机组并网成功,这一成就是我国核电站建设中的一项重要里程碑目标,将进一步推动和加快了我国核电国产化的建设步伐。秦山二核1号机组已累计发电90.74亿度,2号机组于2004年5月3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全年发电40.4亿千瓦时。

国家攻关计划“中国油气资源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针对“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的系统研究,取得重大理论和技术成果。

这是继我国陆相生油理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创新,所提出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理论及其勘探配套系列技术,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正在发挥出巨大作用,我国石油勘探迎来了又一个的春天。这项研究,不仅对实现我国“稳定东部”的资源战略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国内外同类油气藏的勘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黑黑的煤炭变成了如矿泉水般清亮透明的柴油。2004年岁末,目前世界上纯度最高、最优质的清洁柴油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所诞生。生产出世界上最优质的清洁柴油,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开发和提供先进成套产业化自主技术的能力,并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可以将煤变为高品质柴油全套技术的国家之一。“煤变油”大规模生产将为汽车等多种行业带来福音,并对环境保护也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使我国继美、法、德之后,成为第四个掌握水下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国家。这一重大成果对我国国防,尤其是增强海防实力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万钢教授潜心研制的新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日前已经可以驰骋在同济大学的校园里,显示出我国在电动汽车研究领域的实力。“超越二号”车形更纤巧强劲,突出清洁、环保汽车的理念,它的所有关键零部件都由我国自主开发,所采用的完全由我国自主开发的电动机,可靠性和稳定性都超过了进口发动机。

农业科技创新———重要支持方向

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的重要支持方向,2004年有众多农业科技成果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两系杂交小麦育种研究获重大突破,育成了适应黄淮麦区生态条件的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环保粮食储藏新技术”,解决了高水分粮食在仓库内干燥、防霉、防虫等多年未解难题,一旦推广,每年可为国家节约近40亿元仓储费用。

农产品深加工专项首次构建出我国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节水农业重大专项突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开发出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适合日光温室灌溉的经济型微灌技术产品,使温室微灌系统由目前的600~3000元/亩降低到350~1000元/亩。

奶业重大专项实施的“高产优质奶牛胚胎工厂化生产和移植技术”,集成胚胎移植的各单项技术,提高了胚胎移植技术的整体水平。利用现代育种理论动物模型选育种畜,建立起高产奶牛繁育体系和生产体系,从而加快高产母牛群的扩繁速度,有效推动我国奶业发展。

在863计划机器人主题支持下,我国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水果品质机器视觉实时检测与分级的生产线研制完成,每小时能检测和分级3到6吨水果,按照国家标准,精确地完成柑橘、胡柚、苹果、西红柿、土豆等多种水果和农产品,全部外观品质指标的检测。

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群体突破

在当今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日益成为激烈国际竞争决定性因素,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引进不来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可能建立在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2004年,在信息技术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继续取得群体突破的良好形势。

在863和国家攻关计划推动下,龙芯2号突破通用CPU设计核心技术,主频将达1G,并呈现“市场等芯片”的局面;COMIPTM芯片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能够适用于消费类电子、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固网通信等多个技术领域;我国安全信息系统迫切需要的高速数字物理噪声源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研制成功;具有百万门级规模的“中视一号”,是我国首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移动接收系统专用芯片;中国最新一代“光芯”———路美芯片问世,实现了中国高品质半导体发光芯片规模化生产零的突破。

此外,随着手机芯片领域首颗“中国芯”的诞生,将结束我国手机芯片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历史,也将在根本上改变国内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态势,大大减少国内企业对国外知识产权的依赖,降低巨额知识产权使用费,使我国手机厂商逐步摆脱组装加工、有壳无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被动局面。

国家863计划和攻关计划的最新成果曙光4000A系统,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应用双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制造10万亿次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之一。2004年6月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上,曙光4000A位列第十。

在863和攻关计划共同推动下,我国掌握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2004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鄄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此举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全面拉开序幕。CERNET2大量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网络技术及产品,为下一代互联网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网格计算、高清晰电视、大规模视频通信、个人移动视频语音通信、智能交通、环境地震监测、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将为我国在世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上抢得先机和商机。

百姓生命安全———攻坚捷报频传

2004年12月5日,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宣布,三部门共同组织的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SARS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是有效的。

两年多以前,当SARS疫情急速发生时,国家加大了SARS疫苗的研究力度,组织多部门联合科研攻关,863计划和攻关计划给予重点支持。I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标志着SARS疫苗研究的难关已经基本攻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RS疫苗,它的取得成为我国SARS科技攻关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

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禽流感严重威胁着疫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受到极大影响。在农业部和科技部共同主持下,农业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两种新型H5亚型禽流感疫苗。这两个新型疫苗的应用为我国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的扑灭计划,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我国首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检测用食品安全监测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固定实验室检测模式,具备了可现场快速检测的新手段。作为移动实验室,检测车可以广泛用于果蔬批发市场、农产品收购加工场站、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出口产品收购加工点、出口果蔬生产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残留物质超标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基础研究项目———迈向世界前沿

2004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鸡基因组计划中取得重大成果,不仅和国际同行共同绘制出以红原鸡为对象的鸡基因框架图谱,而且领衔绘制出了乌鸡、肉鸡、蛋鸡等四种不同鸡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图谱,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基因组研究中的世界强国地位。这一成果无论是对基础研究还是在改良家鸡品种、防治重大疫病等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在微观世界,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有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变化,叫做量子纠缠。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诙谐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遥远地点间幽灵般的相互作用”。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家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一起完成的一项研究,使我国在多粒子纠缠态的研究方面成功超过了美国、法国,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在他们之前,几个国际研究小组实现了4个粒子的纠缠态,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5个粒子的量子纠缠态。2004年7月1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重大研究成果。

在基础研究的其他领域,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2004年我国科学家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为干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添了“新丁”。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可促进骨髓早期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干细胞的增殖,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还可用作干细胞扩增的主要因子,用于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