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知识创新布阵联营”系列报道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厦门筹建
将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持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6-09-24 【字号: 小  中  大   

科学时报厦门9月23日讯(记者郑千里 刘英楠)今天上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福建省人大副主任洪华生、副省长汪毅夫等的见证下,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施尔畏和厦门市市长张昌平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中国科学院、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协议书》。

中科院城市环境所由中科院、厦门市共同筹建,建成后将成为中科院的直属科研机构。路甬祥在签约仪式上致辞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或城市群人口与经济活动密集,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城市环境所,重点在城市生态环境认知、城市环境治理技术、环境治理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等领域,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为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和城市群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持。

路甬祥说:“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通过调整科技布局,密切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是我院创新三期的战略举措。厦门市是我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厦门市共建城市环境所,将使我院的科技布局更加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更加紧密地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联合与合作,体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福建省、厦门市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现实需求和战略眼光。”

路甬祥希望,城市环境所能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努力发挥国家研究机构的骨干与引领作用,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代研究所制度,建立有利于知识转移与技术转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与区域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的有效方式,建立面向城市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在创新实践中凝聚人才、培养人才,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根据今日签署的《中国科学院、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协议书》,城市环境研究所建成后人员规模将达到760人,其中固定编制人员150人,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范围;项目聘用人员260人;研究生300人;博士后、客座人员与访问学者50人。研究所今后的主要任务:一是面向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化城市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重点在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城市环境治理技术,环境治理与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等领域,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二是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代研究所制度,建立有利于知识转移与技术转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与区域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的有效方式,建立面向城市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三是结合重大科技任务引进人才,结合科技创新实践培养人才,结合知识技术转移向社会输送人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训人才,成为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领域人才高地,成为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路甬祥在致辞中对城市环境研究所未来的发展给予了美好的祝愿,他说:我相信,在福建省省委省政府和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研究所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积极争取国家城市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城市环境所一定会建设成为学科布局合理、实验设施一流、技术配备完善、建筑环境优美、在城市生态与环境科技领域特色鲜明、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具有“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的现代化研究所,成为让地方政府满意、让老百姓满意、让科技界同行认可的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