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知识创新布阵联营”系列报道
引领生物质能源科研发展方向
——访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建组组长王利生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6-09-18 【字号: 小  中  大   

王利生 1968年生于湖北省汉川市,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建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兼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委员会委员。

 

《科学时报》:作为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建组负责人,你对这一工作调整有何感想?

王利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和青岛市共同筹建、纳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支持范围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研究所于2006年4月开始筹建,我于7月正式接受筹建组组长一职。

由于筹建组7月5日才正式进入工作状态,研究所筹建各项工作时间上都较紧迫。承担这一工作,我个人感觉任重而道远、使命光荣而艰巨,必须将工作压力转化为精神动力,不断学习、团结大家、努力探索,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出色完成中国科学院党组交给的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科学时报》:请简要介绍研究所的主要任务和研究领域。

王利生:根据中科院创新能力建设和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的使命确定为: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相结合,面向能源、环保与资源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生物加工与转化科技前沿,重点在生物资源、微生物转化、生物过程工程等领域,开展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遗传改良的技术研究和生物过程集成优化研究,提升我国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生物能源技术体系中生物质资源不足、生物转化和加工效率低下以及生物转化工艺难以规模化生产等难题;同时建立面向社会的工业生物技术与过程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知识技术转移转化,结合科研实践培养创新人才。

研究所将基于各类生物资源的遴选、培育,以工业生物技术为主线,开发生物基能源,生物基材料的产品、工艺或技术,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在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清洁过程、可再生材料等领域的需求。为此,确定的研究领域是:能源植物培育与改良,微生物筛选改造,微生物催化与代谢调控,生物降解过程,生物过程工程中反应、分离和放大集成,生物转化过程和计算机系统仿真,重要技术安全性评价等。

《科学时报》:请问现在研究所的基础建设、人才招聘等各方面工作进展如何?与当初院地各方设定的进程是否一致?

王利生:在中科院、山东省、青岛市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关心下,在筹建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研究所各项筹建工作进展顺利,主要工作的时间节点与院地三方设定的工作进程同步或有所提前。

研究所2006年工作方针是:以基本建设为中心、以内部建设为龙头,统领科技、人才等其他工作。目前,已完成地方事业法人注册、办公与科研用房租赁、建设用地土地预审与规划预审、项目环境评价、园区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及可研论证、园区基本建设规划的招投标。此外,还完成了研究所中长期发展战略(2006~2020)讨论稿,为研究所学科布局与科技目标凝练、实验室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目标和操作方案;制定了《研究所筹建期各项工作暂行管理办法》,为研究所建章立制提供了管理通则,同时明确了筹建期的工作目标、中心任务和指导原则;与青岛市有关部门签订了《研究所参加社会保障协议》,明确所有在职职工进入青岛市事业单位社保体系,为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并为研究所建立新型人事制度提供了政策保障。截至9月17日,成立了科技处、综合办公室、财务资产处、人事教育处四个职能部门,全职在职员工已达22人,部门分工与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组织有序。

《科学时报》:此次中科院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新研究院所,均选择在原有布局较为薄弱的地区,你感觉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什么?

王利生:筹建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领域科学前沿、地方政府面向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是中科院、山东省、青岛市院地三方联合提出的一项战略合作举措。

采用院地共建的方式组建研究所,有利于院地三方实现共赢,有利于中央和地方资源的整合,有利于研究所科技创新与环渤海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有利于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提到的是,研究所的建设确实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仅从所址的选择来看,青岛市为我们划定的建设用地,位于青岛市松岭路西、北依崂山风景名胜区,毗邻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区,占地面达110余亩。在院地双方的大力支持下,这里经过三年建设,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宜人的具有滨海特色山地建筑风格的现代化科研园区。

《科学时报》:新所筹建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院地双方为新建院所发展设定了较高的目标,你是否对此感到压力?新所建立后应如何保证这些目标顺利实现?

王利生:筹建研究所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进度要求日新月异,对我个人来讲,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研究所是以科技创新成果为产出目标的单元,对科技创新规律的把握、领域方向定位的理解、现代化研究所体制机制的认识,必须反映在研究所筹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总之,研究所筹建工作成功与否,基本建设是前提、优秀人才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最终要让国内外科技界认同、共建地方政府与国家有关部门满意、有关企业与共建地方人民满意。

《科学时报》:此次工作调整对你个人事业发展来说有何重要意义?研究院建立后,你打算将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哪个方面,并将如何安排个人的科研工作?

王利生:筹建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必须坚持中国科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的办院方针,并强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

我们认识到,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的筹建与发展,要围绕生物能源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领域科学前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环渤海经济圈的科技需求,以高技术研发为主要任务。

我们将结合领域定位,探索建立现代化研究所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回报社会的文化氛围,广纳人才,为生物能源科技打造一个坚实、开放、崇尚合作的研发平台,这也是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内涵与目标。

至于我个人的工作,将以研究所筹建工作和发展壮大为唯一使命和任务。在科研方面,我主要从事能源发展战略、计算流体力学与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这部分工作也将结合并服务于研究所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