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路甬祥院长六月兰州行 > 媒体聚焦
长篇通讯:策论写在西部广袤大地上(下篇)
——路甬祥副委员长视察中科院兰州地区科研机构纪行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6月22日 1版 发布时间:2005-06-22 【字号: 小  中  大   


    傲视群雄:大科学装置当惊世界殊

    6月8日上午,路甬祥院长一行来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视察了国家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等。

    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设计建造,1988年12月,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建成。目前,这种大型重离子加速器国际上共有8台。这个我国加速离子种类最多、能量最高的重离子加速器系统是个超级庞然大物,路甬祥院长在近代物理所所长詹文龙的引导下,从一座建筑物转到另一座建筑物,了解其端详。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新一代冷却储存环工程(HIRFL-CSR) 是重离子加速器的扩建工程,总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目前,CSR的建造已经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走进新一代冷却储存环漫长的隧道,詹文龙汇报说:“这座建筑物的造价3000万元,冷却储存环装置花了不到两亿元,要是在发达国家建造,6亿元都拿不下来!”路甬祥院长不由停下脚步,对陪同视察的甘肃省人大副主任程有清、副省长杨志明说:“西部的同志就是能干大事、干好大事!一个铜板恨不得掰成两半花,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事情!”

    听完詹文龙的工作汇报,路甬祥院长说:“重离子物理方面的研究不仅能认知客观世界,同时还能带动极端手段科学研究的发展,它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要尽快高质量地把CSR装置做好,迎接国家的验收。这个大科学装置做好了,我们就有条件、有可能做超高密度物质等的进一步研究。不仅我们自己做,还要同那些研究型大学、同院内外的其他研究机构以及国外进行合作。”

    利用放射性束(RIB)是研究原子核存在极限的最现实有效的方法。RIB物理的研究还能为太空研究提供新的小型能源。“近代物理研究所要发展CSR装置的跨学科应用。”路甬祥说,“研究所要继续在重离子物理的前沿不懈探索。重离子物理学研究要与生态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等相互交叉。重离子不但在农作物方面大有可为,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也大有可为。从国家安全考虑,对危险物品、毒品、爆炸物等的微量探测,我们如果能够研究出新方法,就是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贡献。”

    当詹文龙提到因电费涨价,现在重离子加速器正常运行的电费不菲,能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优惠时,路甬祥说:“装置运行是否可以避开用电的高峰,尽量在晚间进行?另外,研究一下装置本身的节能,如果能够解决在不同时段采用不同强度的束流问题,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就都得来向兰州近代物理所学习了!”在座的甘肃省副省长杨志明干脆利落地表态说:“用电的问题,我来帮助解决!”

    “科学有两个驱动力,一个是对自然求知的驱动力,一个是社会需求的驱动力。大科学工程装置不仅是对自然求知的需要,也要为社会需要服务。两个动力的叠加,一定比只有一个动力更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里的加速器作为公用平台,如果用户比较多,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多了,就能争取更多的资源和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路甬祥趁热打铁,强调说,“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世界的,也是国家和甘肃的,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它的社会属性,策应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需求!”

    詹文龙介绍了重离子辐照在育种上的应用,如种子经辐照后的荷兰豆,每亩能够增产近50%。路甬祥院长说:“经过辐照的种子,在农业增产增收上起到了实际效果,国家今后也要发射为农业增产增收服务的太空育种卫星。但其变化的机理还有待于我们弄清。”

    “我们已成立了个生物组,测量分析经过辐照的植物的DNA的变化。”詹文龙说。

    “能否请有关大学也来一个小组做植物辐照,专门搞重离子辐照农业的研究?一个小组不行就搞两个组,形成竞争。”路甬祥说:“有了成果,有了效益,他们就更会有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詹文龙说:“甘肃省最穷的地方是定西,他们知道我们能‘照种子’,我们也希望能够为之服务,让西部的父老乡亲尽可能早日摆脱贫困。”

    “这就要我们加大为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甘肃要多布一两个这样的服务点,在西部的其他省区也要考虑布点,搞一个重离子育种的服务协作网。” 路甬祥院长因势利导。

    詹文龙介绍说,现在重离子加速器的利用,大致是核物理研究占75%,原子分子研究占18%,其余的7%用于辐照。路甬祥院长提议:用于核物理研究的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压紧一些,例如减少到50%左右;适当增加一些用于应用基础研究的时间;更多增加的时间,则用于搞生物的辐照,做一些材料乃至构件精确功能改性方面的研究。

    “国家工程验收时,要好好总结科技人员的精神,总结30多年来兰州近代物理所的精神。这种精神同大科学工程一样宝贵,或者说更加宝贵。这种精神要一直发扬下去!”路甬祥对济济一堂的管理干部和科研骨干这样鼓励。

    路甬祥说:近代物理研究所今后除了考虑要合成新元素这样崇高的物理目标,要研究高密度物质和等离子物质核聚变的过程,还要考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希望大家进一步开展战略研究,既注意科学的前沿,又注意当前和长远的应用,真正为国家做出创新贡献,在西部地区形成强大的、综合交叉的基础研究基地,吸引更多跨学科人才到兰州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兰州高层次科研人才相对短缺和人才流失的局面。

    路甬祥坚定地说:“建设好研究所的科研平台,有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兰州近代物理所长期工作,也会有更多的合作团队利用这里的加速器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并取得世界级当量的重大研究成果!”

    润滑磨合:与社会创新单元密切联系

    “你们所早年从大连化物所搬迁一部分过来,就是为了加强西部地区化学化工科研和产业发展。20多年来,为国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希望你们今后能继续在西部建设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6月8日下午,路甬祥院长一行来到中科院兰州化学研究所视察,开宗明义,指出了中科院在西部地区研究所“铁肩”所应承担的“道义”。

    “你们过去15年在固定润滑方面所做的工作,解决了九天之上和海底深处润滑与摩擦的一些国家战略需求。如果今后再做出两三项像固体润滑油那样的重大贡献,就是很好地发挥了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和‘引领’的作用。”路甬祥院长的目光炯炯,说:“中科院的研究目标今后一定要区别于大学,虽然也要有选择地开展科学前沿的自由探索,但主要是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定向性的研究、做持续性的研究,也包括前瞻性的研究。中科院要做的,应该是大学很难做到、企业还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成为企业的知识源头和技术源头,并主动与企业结合,将知识和技术推向企业。”

    路甬祥以中国科技界重要领军人物的犀利战略眼光,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说:“民用对特种材料创造出的一些可能用途,有很不得了的强烈需求,比如汽车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它对轴承就有大量的需求;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总里程最长的铁路,铁路今后还会提速,也有大量摩擦与润滑技术需求。我国造船工业已位居世界第三,要不了5年,就会成为世界第二;民航短程客机近期内就会上,大型干线飞机迟早也要上,这些技术密集、劳动力也相对密集的产业,为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希望同志们好好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创造出一片产业化的新天地。在注意引进和培养理科人才的同时,要引进一些善于工程化和系统集成、在技术上有专长的人才,使学科平台和创新队伍能符合科技发展的基本需求。”路甬祥说,“要加强与西部地区其他研究机构、企业、大学以及全国其它有关的跨学科研究力量的合作与交流,要‘集天下之大成’,把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好技术、好人才,集成到我们确定的知识创新战略目标上,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

    国立科研机构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更好地建功立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也需要在“润滑”中使之得到更好的磨合。路甬祥说:“高新技术的推广一定要面向社会,否则,就不能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弱项,有些研究所中试就是不行,有必要推到企业中去完成中试。研究所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知识产权。我们当然要有自己的专利保护,但转到企业去实施的专利技术也要让企业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不能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价值作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评估,要适当评估。以往也曾发生过一些研究所专利技术要价太高的现象,企业成本太大,风险资金不愿投入,结果使一些本来可以产业化的重大成果胎死腹中。”路甬祥谆谆告诫:“过时的技术肯定会贬值。我们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奉献给社会,无私地奉献给西部。如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专利技术推广应用的阻力就会小得多。依靠企业做中试,我们可以更加迅速地将专利技术推向整个西部地区,造福于民。”

    “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也关系人生观、价值观,那些做得好、转化得快的科研项目背后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端正了,自主创新能力当然就能提高,我们与社会其他创新单元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创新价值链的完善就更有希望。”路甬祥说,“兰州化物所地处西部,希望你们打破学科局限,能在体制创新方面走出新路,在一些领域形成独特的优势。你们与白银地区的科技经济合作就搞得不错,希望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甘肃的有色冶金新材料、石油天然气、旱区农业等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为甘肃的父老乡亲能够尽快奔向小康社会多做贡献。中科院所有在西部地区的研究所,应该有这种‘黄土精神’、‘高原精神’!”

    人们被路甬祥院长的话深深打动,在座的甘肃省委书记苏荣说:“兰州化学物理所等中科院的研究所,既有高集群的研究人才,也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使我在甘肃工作的信心增加。过些日子我要组织甘肃专家型的领导,到本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调研,看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哪些项目需要科研攻坚,研究所有哪些科研成果可以产业化,加快甘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小康目标的实现!”

    寰球冷热:我们为它感冒发烧把脉

    “第八个纪念日”。王涛所长打出的第一张PPT投影图上,呈现出的这行文字,让所有与会的人们都为之精神一振。

    6月9日上午,路甬祥院长一行来到中科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视察,王涛的报告提醒了人们一个偶然巧合的喜庆日子:1998年6月9日,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原则通过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今天刚好是第八个纪念日。

    中科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5年前由中科院的冰川冻土研究所、沙漠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所合并而成。冰川、冻土、沙漠、高原、寒冷、干旱……王涛打出的张张图片,无需任何渲染,人们也没有身临其境,却会感受到西部恶劣气候条件之一斑。然而,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是在如此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使得冻土研究在青藏高原铁路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使得“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使得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管理试验示范研究为西部的可持续发展有了高层决策的科学依据!

    德高望重的施雅风院士的发言,对中科院党组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初期作出决策,“三合一”成立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给予肯定的评价。他还建议说,近些年来,西部生态环境变化相当之大,许多地方冰川急剧消融退缩,超过全球冰川退缩平均速度的一倍。目前我国只有一个冰川试验站,已经满足不了监测需要,可考虑在塔里木河上游选址再建冰川试验站。

    路甬祥院长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几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说: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某些研究领域,目前已经起到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在有些领域已经走到了国际前列。特别是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近几年来,实验研究转向沙漠生态、生态农业研究,地方政府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充分显示了中科院研究工作的前瞻性、带动性。沙坡头精神是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建所以来“追求科学,奉献祖国,艰苦奋斗,作风严谨”优良传统的一个反映。

    路甬祥院长说:现在看来,由三个研究所整合而成的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确达到了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的“三个有利”的目标,现在研究所要在创新中进一步加以融合。刚才施老说的一番话,既语重心长,也是他切身感受。

    对老一辈科学家对西部的奉献精神,路甬祥院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也感谢青年科技工作者扎根西部,为西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路甬祥院长虽然寥寥数语,却是画龙点睛。建国初期,施雅风院士领导一个冻土研究小组,当时属于中科院北京地理所,现在的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也加入其中,一直在西部从事水资源和冰川调查研究。上个世纪60年代,因为青藏铁路要上马,这支队伍就转变为我国冻土研究的先锋队。而今天在座的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刚从青藏铁路试验和施工现场回来的青藏铁路冻土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马巍,则是程国栋院士带出的博士。

    “进入知识创新工程第三期,我们更要牢牢把握住面向西部寒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科学问题,拿出保护、恢复、治理我国西部寒旱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的办法。”路甬祥院长说:“能否充分认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好、发展好,关系到我们国家全面实现小康,关系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希望同志们增强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这也是中科院在西部建立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初衷所在。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今天,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修建一条通达西藏的铁路,让火车在海拔几千米的雪山与高原间长龙般逶迤奔驰,这个梦想,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

    1979年,进藏的铁路修筑到离青海格尔木市30多公里的南山口,就再也没有办法往前修筑。前面就是海拔5000多米的昆仑山;再前面,是横亘几百公里的可可西里荒原,是海拔更高的唐古拉山,是藏北的羌塘高原。恶劣的地质、气候环境阻止了铁路的延伸:铁路要从青海进西藏,头号的风险是铁路沿线与路基的冻土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对冻土环境的保护,也涉及铁路本身运行安全。

    然而,梦想没有中断,科学家攻克冻土难关的努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2年7月,从格尔木通往拉萨的铁路正式开工。“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前仆后继,可以负责任地讲,这条铁路的冻土问题我们已经可以解决!”程国栋和他的得意门生马巍,在不同的场合都这样底气十足地说。

    “对西部生态环境的研究,我们要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上结合,再做些深入的思考,在全球生态研究工作中做出更大贡献。”路甬祥说,“我们要进一步注重战略研究,在生态治理方面,不仅要跨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局限,还要与人文科学领域相交叉,加强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的自信心,敢于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敢于提出新的理论和假设,并创造新的手段和方法。”路甬祥院长的目光扫过了王涛,也扫过了马巍,谈到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地球科学是本土科学,也是全球科学。我们要从中国自身的特点和面临的现实问题,站在全球的角度提出大的科学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和假设,以孜孜不倦的科学态度来研究这些问题,争取为祖国西部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为国家的重大科学决策提供可靠而又权威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为全球地球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寻找气源:踏遍西域青山人未老

    东西转战,他们为国家探寻地底下的油气资源宝藏;大漠驰骋,他们为祖国西部繁荣昌盛披肝沥胆。他们是一支在创新中能够打硬战的队伍!

    6月9日上午,路甬祥院长一行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考察工作,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作了工作汇报。

    为了国家油气战略资源的储备和利用,加强对油气资源的研究力量,一年前,中科院党组将原兰州地质研究所整合到北京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该中心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高效天然气藏形成分布与低效天然气藏开发等科研项目,并与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及所属油田勘探研究院等开展了全面合作。

    青海油田的发展很有潜力,但是特殊的地质构造是油气资源开采的一个世界级难题,需要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方面进行突破。

    兰州油气资源中心科研人员在中心主任杨长春的带领下,积极参与青海油田的科研攻关,充分发挥在学科、资料积累和实验装备方面的优势,为柴达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做工作,中心由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挂职的张晓宝研究员牵线搭桥,已经开展了合作课题。

    “整合后的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在调整过渡期间的状况平稳、健康,而且有了新的发展态势,我感到很欣慰!”路甬祥院长说,“目前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很大,从长远稳定能源和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要立足开发利用国内的油气资源,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对国外的依赖,不会付出太大的风险和代价。因此进一步加强油气藏资源研究与勘探的工作显得更加紧迫。中科院要在油气藏资源研究与勘探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上做出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贡献,为石油勘探部门、为油田提供更好的科学和技术支撑。勘探工作向地球深部拓展,寻找新的油气资源,比当年李四光、黄汲清先生用‘陆相成油’理论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难度更大,必须探寻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新突破,注重原始性的创新,以及推出更成熟的技术。”

    “油田的确是我们研究工作最好的现场,研究所把部分研究力量直接放到油田现场,与油田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为油田培养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要加强与高校、油田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开展油气藏探索。”路甬祥院长肯定了丁仲礼所长对中心今后工作的设想,“要考虑进一步集成全院的力量,开展高水平、跨学科的油气藏发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使我院成为国家油气资源研究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有原始性的科学创新,而且在组织体制上也要创新。”

    路甬祥院长希望在油气探测仪器上也要大胆创新,他说:“用过去那些传统的、通用的仪器设备,可以探测到与人家探测过的地质地貌大致相同的地底下的油气藏,但是,要探测到人家已经探测却没有探测到的油气藏,这种可能性就微乎其微。我们一定要与高技术结合,研究出自己的新型探测仪器与方法,才能有新的大的油气藏资源的发现。”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的油田勘探,是靠地质榔头敲石头,用钻杆钻地层,后来用上了冲击法、震动法、地质反射波等手段。这些都已属于‘过去式’。” 路院长强调指出:“现在新的油田勘探,无论采用的方法还是手段,都必须是‘现在进行时’才行。”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长期战略任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西部地区奔向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中科院应当勇敢地承担起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科院知识创新的旗帜在西部大地上将更加高扬!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