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创新专题 > 中国现代化亟待生态转型 > 生态社会与生态建设
应尽快启动国家层面的环境健康调查工作
  文章来源:国家环保总局《绿叶》杂志社 发布时间:2007-08-06 【字号: 小  中  大   

近20多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生过一些环境健康损害事件,尤其是近几年,媒体上报道的因环境污染导致人体健康损害的各类事件越来越多。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科学严谨的专项调查,全面了解一些重要环境健康损害事情的真实情况,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工作职责。

但是,目前报道的环境污染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事件,均存在发病和死亡资料不全,病例分布(疾病种类、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暴露时间和方式等)不清楚,相邻地域的居民健康状况不明,污染源资料缺乏,各种环境因素的监测不全面等问题,只有科学、高效地组织环境健康调查,才有可能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技支持。

本文在简述各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的基础上,就环境健康损害专项调查的目的和定位、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机制、选择调查地区、制定调查实施方案等几个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各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危害

目前,我国主要江河湖海都有不同程度的全流域污染,2003年,全国七大水系409个监测断面中劣五类水质占3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四类及劣四类的占30%,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从饮用水中分离出的767种有机化合物,其中109种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我国河南、江苏、广东、重庆、湖北、江西等地的“癌症村” 均与水污染有关,全国每年约有2.5亿人被经水传播的病原体感染,导致约1000万人死亡。

2003年监测的340个城市中,空气严重污染的占27%,国土面积1/3左右受酸雨影响,以后还有加重趋势。严重的空气污染,致使我国工业城市居民和乡镇个体企业大气型污染的农村,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室内空气中超标的甲醛、铅、苯、氡等有害物质对人体血液系统等造成损害,使我国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上升和血铅超标严重,成人出现头晕、胸闷、疲劳、记忆力减退等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者明显增多。

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面积的1/5,已经很难通过自净作用消减。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新化学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普遍的垃圾围城现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凸现。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噪声扰民现象日趋严重,2003年监测的401个城市中,21%的道路交通噪声超标,352个城市中近1/2的区域环境噪声超标,居民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四十多年核工业发展留下的大量放射性废物,对存放地的地下水和邻近水域已构成威胁,甚至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

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减少、质量退化,90%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森林质量下降和林龄结构不合理,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也加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各种环境污染物均已通过水、气、土壤向粮食、蔬菜、畜类和家禽转移,通过食物侵入人体,导致各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三致”效应日益明显,平均寿命降低;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危害更加严重,如铅等化学污染物可阻碍儿童生长发育,智商下降,损伤认知事物机能,致使我国人口素质的普遍下降,从而降低人体和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潜力。

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90年代经济发展的2/3建立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不仅很难支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带来的内部安全、社会稳定问题也逐渐显现。多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危害居民健康、部分地区甚至发生疑似公害病病例,一些地区民怨很大,企业与居民关系紧张,矛盾激化后上访告状、武斗冲突事件也时有发生;在个别地方,由于环保诉求得不到呼应,当地居民逐渐失去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对污染之怨因而演变成对政府部门不作为之怨,这样,本来由企业生产引发的污染事故,因没有及时处理,引发政府与居民之间的直接对抗,甚至发生多起流血冲突。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事件进行调查、判定、处理,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二、明确环境健康调查的定位与目的

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复杂,一种污染物可以造成多种健康损害,而不同的污染物又可以引起相同的健康损害。在这个地区有哪些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是如何产生和聚集的?通过哪些可能的载体和途径进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发挥作用?鉴于目前的科研基础,其中很多问题难以回答,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有明确的结论。

所以,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健康调查,首先要有非常明确的职责定位:通过对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事件进行调查和研究,确定不同地域和流域中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污染物和污染源,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污染源控制、生态保护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提供科技支持。

在这种定位之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健康调查,尽量获得三个方面的资料和结果:

1、当地及邻近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包括疾病种类、发病率、病死率和标化死亡比,每种疾病的年龄、性别、职业、空间、时间分布和构成比例,患病和健康居民体内各种可疑环境污染物的含量和代谢物含量等等。

2、当地、邻近地区和对照地区的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等),空气(大气、居室、工作间等),土壤(农田、宅基地、水源地),主要食品(主食、主要的肉类、蔬菜、水果及其他副食品)的检测和监测结果。

3、环境污染和污染物的调查和分析。当地及其上游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包括有哪些工厂、具体的地理位置、建厂的时间、生产的时间、产品、产量、工艺、环保设备及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等,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

根据以上结果,经综合分析后提出环境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三、建立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机制

公众和领导关注的一些环境健康事件中,许多事件只是媒体根据当地居民反映疾病增多和环境污染严重,便加以报道和炒作,给环保部门增加很大的压力。但实际上,居民疾病增多有多方面的原因,至少包括:①人口老年化使发病率自然上升;②许多地方既没有合作医疗,也没有医疗保险,居民患病后不能及时就医,导致病情恶化,发病率上升;③许多报道中的所谓“癌症”、“怪病”并没有临床证据,只是居民们的人云亦云。

所以,环保部门组织环境健康事件调查,最好能取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支持,由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基本资料:①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的发病率确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边地区水平;②根据已掌握的临床资料,已经明确哪些疾病为主要多发病;③目前的病因学研究表明,这些多发病的可能发病原因中,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不急于进行调查的事件,环保部门可以在卫生部门有初步的调查结论后,再进行环境污染的调查,以便有的放矢,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对于必须立即进行的调查事件,环保部门可以联合卫生和疾控部门进行,也可以在调查组中吸收相关的专家。

为充分发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借鉴我国在“非典”、“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处置中的经验,建议尽快与军队卫生部门形成协作机制,利用其严格的管理体制、完善的医疗体系、充足的人力物力、丰富的疾病控制经验,有效地开展环境健康调查。

四、选择合适的调查区域或流域

近20多年来,比较典型的环境污染损害居民健康的区域和流域有:(1)云南省个旧市、广东省连南县、湖南石门冶炼的砷危害;(2)第二松花江甲基中毒;(3)贵州省赫章县土法炼锌使当地居民产生的镉、铅中毒;(4)贵州普安县、湖北大冶县、浙江温州和遂昌县、江西大余县等地炼锌、铅、铜、镉、钨等金属导致附近居民出现镉中毒;(5)锦州湾的镉、大连湾的砷、胶州湾的铬导致渤海、黄海沿岸渔民恶性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增高等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6)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的土法炼砒地区;(7)江西省大余县钴冶炼厂脱砷工段的砷危害;(8)浙江温州、浙江遂昌、贵州清镇、贵州务川等地的汞危害;(9)河北邯郸和四川铜梁的甲醇污染。

近几年,各种媒体报道的环境健康损害事件中,比较严重的有淮河沿岸、河南、山西、重庆、广东等地出现的癌症村,成都平原镉污染,重庆水源有机物污染,广东电机拆解致使农田二恶英污染,淮河流域水污染,多处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等严重环境污染事件。

应该优先选择污染物相对明确、范围比较广泛、致病机理比较清楚、当地政府比较配合的区域或流域进行调查。建议首选局部地区儿童铅中毒调查;其次,选成都平原镉污染;再次,选贵州、云南和湖南土法炼砒导致的砷污染;再次,选山西、河南、内蒙或淮河流域的典型环境污染事件中健康损害。对于媒体炒作的癌症村事件,由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缺乏、致病机理不清楚,可以先建议卫生部门提供相关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病理学资料后,环保部门再有针对性地介入,进行全面的现场环境调查和污染源追踪调查。

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实施方案

一个环境健康专项调查组至少应包括6个专题组:流行病学调查组、环境监测组、临床检验组、临床诊断组、环境毒理学分析组、综合协调组。因此,在技术支持方面,急需整合全国技术力量,建立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与政策、临床医学、临床检验等各方面人才的环境健康专家库,负责从技术上协助和参与环境健康调查。各专题组初步分工:

先由流行病学调查组牵头,其他专题组组长参加,一起设计、确定调查方案,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环境监测组负责检测主要可疑环境污染物在各种水、空气、土壤、食品中的浓度,全面收集、对比和分析当地近几年的环境监测资料,负责了解当地及其上游污染物排放、环保措施及其变化情况;临床检验组负责样本人群的标本采集和检验,尽量由调查所在地有条件的医院推荐相关科室主任参加,便于取样、运送和及时检测,还要考虑检测检验水平、保密、便于协作等因素;临床医学组负责样本人群的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收集判断;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结果分别报综合协调组、环境毒理学组和流行病学调查组。

环境毒理学组按照环境健康损害认定标准对样本人群进行损害判定,情况复杂时由综合协调组另请相关专家一起分析判定。流行病学调查组根据调查资料进行各种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均形成初步报告,提交综合协调组。

综合协调组会同环境监测组及有关专家进行污染源分析,提出控制策略和其他环境管理工作建议;综合协调组会同流行病学设计组、临床医学组,根据初步结果进行相关的防治研究,提出治理和改进措施。

最后,由综合协调组支持召开专项调查组全体会议,研究、讨论调查报告(包括流行病学研究、污染现状及污染源分析、污染控制对策、其他环境管理建议等)。

总之,各种环境污染物均已通过水、空气、土壤等损害人体健康,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环保部门必须在明确调查的定位与目的、建立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机制、选择合适的地区和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实施方案后,尽快启动环境健康调查和研究工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污染源控制、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