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大会动态2018年陈嘉庚科学奖学术年会传媒扫描视频图片历届院士大会回顾
  您的位置:首页>大会动态
技术科学部举行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8-06-01 来源: 【字号:  

  531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学术年会技术科学部学术报告会在京西宾馆第十二会议室举行。中科院外籍院士福田敏男2017年技术科学部12位新当选院士围绕材料科学、航空航天、能源科学、兵器科技等重要的技术科学领域,从科学前沿热点出发,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通过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对科学技术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纷呈的报告。报告会由王曦、程时杰和朱荻三位院士分别主持,80余位院士专家出席。

  福田敏男指出,近二十年来,微纳机器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学术等领域。在题为Micro and Nano-robotic Manipulation 的学术报告中,他主要介绍了3D操作和组装、纳米操纵生物细胞表征、3D细胞生物组装等微纳机器人操作技术和应用。

  中科院院士段文晖作了题为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的材料计算与设计的报告,围绕计算材料学,着重探讨第一性原理方法在材料计算与设计领域的应用,介绍该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型功能电子器件的计算设计、新型量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信息和能源材料中的一些基础问题探索,并对计算材料学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中科院院士刘昌胜作了题为原位引导骨组织再生材料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的报告,从生物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调控、生物材料调控细胞响应的分子机制、生物材料与宿主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生物材料原位诱导调控骨组织再生等四个方面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中科院院士田永君作了题为纳米孪晶超硬材料的报告,介绍了纳米孪晶结构超硬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了比天然金刚石更硬的材料相关研究,并对此所带来的加工业和高压科学的技术变革进行了展望,引起了院士们的热议。

  中科院院士张清杰作了题为新概念热电材料与热电磁新效应及应用的报告,介绍了磁性纳米复合热电材料新概念、新概念热电材料的热电磁效应,展望了热电磁效应的重要应用。

  中科院院士郭烈锦作了题为超临界水蒸煤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报告,介绍了超临界水蒸煤新概念和新思路。通过阐述超临界水-煤炭颗粒-气化产物多相流能质传输与多相流热化学的强化理论,指出了超临界水流动传热与化学反应的耦合和调控原则和方法。该项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专利技术,有望为我国煤炭利用技术的变革提供支撑。

  中科院院士杨伟作了题为基于动态逆/自抗扰的先进战斗机飞行控制律的报告,提出了动态逆与自抗扰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构建了基于动态逆/自抗扰的飞行控制律架构,探讨了期望系统与飞行品质、解耦系统中被控变量与飞机状态、逆系统的实现等工程应用问题,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中科院院士杨孟飞作了题为我国深空探测进展与展望的报告,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的进展,结合未来深空探测发展设想,对未来深空探测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中科院院士芮筱亭作了题为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及其应用的报告,介绍了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全新方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以及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举例说明了这些技术在突破制约兵器发展技术瓶颈等多类工程应用。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了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历程、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的报告,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历程,详细阐述了动力电池热失控机理建模与主动安全防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机理、非线性寿命预测及性能优化和多能源混合动力系统及其优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发展,最后对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中科院院士郭万林作了题为水伏科学技术的曙光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研究团队在水伏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水蒸发发电的水伏技术。报告认为,水伏效应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目前仍处在初期,但其所展示的发展潜力和独特应用前景已透出水伏科学技术的曙光。

  中科院院士魏悦广作了题为先进材料及结构的跨尺度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报告,重点介绍了跨尺度力学行为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跨尺度力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将跨尺度力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表征先进材料(如先进热障涂层等)的强韧及破坏机制等,对跨尺度力学理论和方法的未来发展及其对建立先进材料标准规范的重要作用进行展望。

  中科院院士滕锦光做了题为新材料组合结构的报告,介绍了其课题组提出的五种新材料组合构件形式,并回顾了部分相关的研究工作,希望能为新材料组合结构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报告现场讨论十分热烈,院士们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兴趣十足。与会院士一方面围绕各项科学技术前沿,深入研讨具体科学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科技现状和产业需求,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建议。本次学术报告会很好地促进了学术交流,同时也增进了新老院士之间的相互了解。由于受时间所限,很多院士都感到意犹未尽,纷纷希望学部未来继续积极组织这样高水平的学术活动,进一步促进院士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科学领域各学科快速发展。

 

会议现场 

 

院士们积极提问 

 

 

院士们踊跃交流

(责任编辑:叶瑞优)
关闭页面
© 1996 - 2018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