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会议专题 > 现代化报告2009 > 报告节选本
第二章第一节 文化领域现代化的理论研究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10-27 【字号: 小  中  大   

广义现代化理论认为,提高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毋庸置疑,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相互影响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说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和理性化为典型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那么,以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和生态化为典型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将提高人类的文化生活质量;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了人类的部分解放(从专制走向民主),那么,第二次现代化将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目前,人类文明前沿已经进入知识化、网络化和全球化时代,文化和文化现代化的作用和意义超过以往。文化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旨在揭示世界现代化过程的文化变迁的特征和原理;文化现代化理论则是对文化领域现代化的一种理论阐释。由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变迁多途径,文化现代化理论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一般而言,文化现代化理论既应有关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化变迁的共性原理,也应有关于具体文化变迁的个性解释。本期报告所讨论的文化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分领域理论(图2-1)。本章提出的文化现代化的一般理论,是关于人类文化变迁的共性原理的一种理论,而且基于科学和人文的两个视角,但科学视角的成份无疑更多一些。如果从人文角度研究文化现代化理论,可能会有许多新发现和新内涵。从人文视角开展的文化研究,学术文献非常浩瀚;本章将简介其中的部分理论,但不做评述。

 

 
 

 

 



第一节 文化研究与文化现代化

文化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直接以文化为对象的文化研究,大致是19世纪开始的。迄今,文化和文化研究都没有统一定义。一般而言,文化是影响和解释人类生活方式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它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法律、道德、习俗和科学等。如果把文化内容的相关研究都归属文化研究,那么,文化研究就成为一个“大口袋”。本节所述的文化研究,是把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研究的文化研究。目前,文化研究涉及许多学科,如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经济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生态学、文化现代化、文化学和当代文化研究等。在文化研究的范畴里,除文化现代化的专题研究外,文化理论、文化变迁和文化经济研究等与文化现代化关系紧密;下面重点讨论它们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

一、文化研究与文化理论

如果从19世纪算起,文化研究已经有200年历史。在过去200年里,文化研究产生了许多文化理论,形成了众多学术流派(Sedgewick2002Hartley2003Sardar2005 Ryan2008);它们或多或少与文化现代化或文化现代性有关系(Fornas,1995; Swingewood,1998)。但是,现代文化和文化现代化的思想源头,可以大致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文化研究没有统一定义,也没有统一的研究范式(During2007Barker2008;陶东风,2006)。从现有的学术文献看,文化研究至少有两种研究思路:文化学研究、当代文化研究。文化学研究,试图建立一门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科学。当代文化研究,自称为跨学科的研究,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都是多样的,关注大众文化和文化批判等,缺少文化学的宏大叙事。

1、文化学与文化理论

关于文化学没有统一认识。一般而言,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的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学是从人类学演变而来(陈华文,2001)。19世纪的文化学研究,关注人类早期的文化,特别是原始文化和土著民族的部落文化等。20世纪以来,文化学研究比较重视文化变迁、文化史和民族文化研究,关于现代文化和交叉文化的研究也在加强。

关于文化学的起源,有不同观点(陈建宪,2005;陈序经,2005;王玉德,2006)。陈序经教授认为,1838年德国经济学家培古轩提出了“文化学”概念,1854年德国学者克莱姆(格雷姆)的《普通文化学》出版,他们是文化学的先驱。1871年英国学者泰勒(泰罗尔)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的科学”作为第一章标题,1899年德国学者李凯尔德(利开尔特)的《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出版,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学者奥斯特瓦尔德(俄斯特发尔特)的《文化学之能学的基础》出版,1949年美国学者怀特的《文化的科学》出版等,这些标志着文化学的形成。1932年中国学者黄文山发表“文化学建设论”等论文,1939年陈序经教授在西南联大开设文化学课程。1934年阎焕文的《文化学》、1947年陈经序的《文化学概观》和1952年钱穆的《文化学大义》先后问世,促进了中国文化学的发展。在文化学建立过程中,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社会学迄今仍然是活跃的交叉学科。

文化学的理论流派比较多,如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和社会学派等(表2-1)。如果把文化学的交叉学科都计算在内,那么,文化学的流派就更多,如文化经济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生态学、文化符号学、文化政治学、行为文化学、知识文化学和信息文化学等。

2-1 文化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流派

主要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

1

进化学派

文化史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进化过程。古典进化论、新进化论、一般进化论、特殊进化论、多线进化论、生态适应论

泰勒、摩尔根、巴斯蒂安、弗雷泽、怀特、斯图尔德、塞维斯、斯林斯等

2

传播学派

文化史是文化传播和文化借用的过程。文化圈、文化层、英国“泛埃及学派”、德国和奥地利的“文化圈”学派

弗罗贝纽斯、格雷布内尔、施密特、史密斯、佩里、里弗斯等

3

历史学派

研究文化传播过程可以重建文化的历史。实证和经验主义的文化研究,文化丛、文化区、文化模式、文化整合、批判性、历史性、心理性

博厄斯、克罗伯、罗维、柯尔、赫斯科维茨、本尼迪克特、米德等

4

社会学派

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文化。集体观念、原始思维

涂尔干、莫斯、布留尔、赫尔兹等

5

结构主义

采用结构分析研究文化。文化系统、语言结构、心理结构、文化结构

列维-施特劳斯、索绪尔、巴尔特等

6

功能学派

注重田野调查。文化是一个有机体,每一个文化要素都有自己的功能

马林诺夫斯基、布朗、普里查德

7

心理学派

心理和人格分析研究文化。民族心理、人性、人格、文化模式、代沟

本尼迪克特、米德、林顿、克拉克洪

8

相对主义

每种文化都具有独创性和价值,不同民族对同一文化要素的评价不同

赫斯科维茨、博厄斯等

资料来源:陈建宪,2005;王玉德,2006;陈华文,2001.

2、当代文化研究与文化理论

在文化研究的学术海洋里,有众多的各式各样的“文化研究”。它们贴着“文化研究”的标签,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彼此的差异比较大。目前比较活跃的文化研究,当推所谓的“当代文化研究”;这些学者常把自己的研究称为“文化研究”,而不是“当代文化研究”,尽管这么做容易引发概念混乱。例如,文化学研究的文化研究,就与这种“文化研究”有很大差异。

关于“当代文化研究”或者“文化研究”的兴起,没有统一认识。有人认为,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个标志(陆杨,王毅,2007)。有人认为,文化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阿诺德的《文化与无政府主义》(1869)可以说是现代通俗文化研究的开端(斯道雷,2006)。当代文化研究的文化理论,同样是流派纷呈(表2-2)。

2-2 当代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

流派

主要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

1

文化主义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研究文化作品和实践,重建或推想经历、价值观念等的情感结构,解释文化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的文化

阿诺德、利维斯、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霍尔、沃内尔等

2

结构和后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采用结构分析研究文化作品和实践。后结构主义反对含义依赖于结构的结构主义观点,认为含义是在不断产生和变化的

列维-施特劳斯、索绪尔、德里达、拉康、福柯、萨义德、阿尔都塞等

3

后现代主义

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批评在场、批评本原、批判统一、批判范式的超验性、建构“他类性”,主张不确定性、非中心化、多元性

利奥塔、德勒兹、德里达、福柯、拉康、鲍德里亚、罗蒂、詹姆逊等

4

女权主义

性别与文化研究,妇女地位、妇女权利、女性文学

布朗斯顿、赫伯逊、麦克罗比、温史普、马奥维、拉德威等

5

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结合,文化工业理论

阿多诺、本杰明、霍克海默、劳文托尔、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

6

葛兰西学派

葛兰西提出文化霸权概念,认为统治阶级利用霸权,统治和引导社会。新葛兰西派认为,文化工业通过提供商品创造出通俗文化

葛兰西、霍尔、海布第奇等

资料来源:斯道雷,2006;陆杨,王毅,2007.

如果把视野扩大到各种文化研究,那么,文化理论就会潮水般涌来(Sedgewick2002SmithRiley, 2008.)。文化理论包括古典理论和当代理论(Edards2007)。目前比较流行的文化理论有:文化资本、接受理论、公共领域、文化软实力、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现代性、文化后现代性、本土文化、全球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信息文化、赛博文化、媒体文化、休闲文化、科学文化、创新文化、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版权产业、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和创意阶级等。

3、文化理论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

文化理论是对文化现象或文化研究的一种理论抽象。文化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文化变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文化理论与文化现代化发生关系,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文化理论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大致有三个方面。

首先,文化理论描述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现代化现象是部分重叠的,所以,部分文化理论也适用于文化现代化;例如,文化进化论、文化传播论和后现代主义等。

其次,有些文化理论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抽象,涉及文化研究的方法。有些文化研究方法,可以用于文化现代化研究;例如,历史学派、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等。

其三,文化理论与文化现代化理论是部分交叉的。从广义上说,文化理论包含文化现代化理论,文化现代化理论是文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不把文化现代化理论归属到文化理论中,那么,文化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文化现代化现象。文化现代化是一种系统的文化变迁,需要专门的文化理论来阐述。

4、文化现代化的思想溯源

根据上面的分析,文化研究大约是19世纪开始的,文化理论是各种文化研究的研究结果。文化现代化大约是18世纪开始的,比文化研究早了约100年。虽然文化理论丰富了文化现代化的思想体系,但是,文化现代化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更早,如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18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表2-3)。当然,文艺复兴的一些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但直接影响文化现代化的思想,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思想。

二、文化变迁与文化现代化

文化变迁指人类文化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包括文化生活、文化内容、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变化等。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形式,是18世纪以来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文化变迁有250万年历史,那么,文化现代化只有大约300年历史。文化诞生的那一天,就是文化变迁的开始。文化变迁理论很丰富(Featherstone,1992),可部分适用于文化现代化。

文化变迁研究是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而且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

1、文化变迁与文化变迁理论

文化变迁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或更早,迄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的文化进化研究,文化进化论是主流观点。第二阶段是20世纪早期,反进化论成为主流观点。一些英美文化人类学家批判和放弃文化进化论,文化变迁、文化模式、文化传播、文化历史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和功能主义等被较多采用。第三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文化变迁的综合研究,包括文化进化(Dunbar, Knight, Power, 1999; Feinman, Manzanilla, 2000)、文化变迁(Chaney, 2002; Harrison, Kagan, 2006)和文化现代化(Gerhards, 2005)研究等。

目前,文化变迁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研究模式:文化进化研究(Mead, 1999)、文化变迁研究(Inglehart, Norris, 2003)、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Last, 2004)和文化现代化研究(Housley, 2005)。其中,文化变迁研究的内涵比较宽泛,与其他研究有交叉;有些社会学家把社会和文化变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形成了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模式。

文化变迁的类型和理论非常丰富(表2-4),如进化理论和传播理论和文化现代化理论等。

2-4 文化变迁的类型和理论解释

文化变迁的类型

文化变迁的理论

参考文献

1

自发变迁(创新、传播、文化遗失)、强制变迁(涵化、有指导变迁、种族灭绝)、复兴运动、反叛与革命、现代化

创新理论、进化理论、传播理论、结构功能主义

哈维兰,2006

2

社会和文化变迁

进化论、循环论、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

波普诺,1999

3

进化、退化(involution)、革命

心灵主义、冲突理论、技术决定论

塞维斯,1991

4

渐变、发现、发明、传播、涵化、指导性变迁、社区发展、文化现代化

古典进化论、传播理论、新进化论

伍兹,1989

5

一般进化、特殊进化、适应

文化优势法则、进化潜势法则

哈定等,1987

6

多线进化

生态适应

Steward, 1955

7

文化进化、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系统变化

文化发展与人均能源利用和能源利用效率成正比

White, 1949

8

自愿变迁、强制变迁、渐变、突变

生物因素说、地理环境说、心理因素说、文化传播说、工艺发展说、经济决定论等

司马云杰,2007

9

发现和发明、传播、文化丧失、涵化

社会变迁、文化冲突、环境变化、文化传播

陈建宪,2005

10

文化发展

退化论(自古典黄金时代以来文化在退化)、俱分法(物质文化进步和精神文化退步)、循环论、进步论

陈序经,2005

在文化变迁理论中,文化进化论无疑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理论,而且经历了挫折和争议。文化进化论大致可以分为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从原始文化到文明时代;而且,每一个阶段是不可逾越的。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新进化论,修正了古典进化论的“单线进化”观念,提出了一般进化、特殊进化、多线进化、文化发展能量理论和文化生态学等新观点。一般进化是能量转换由少到多、综合水平由低到高、全面适应由弱到强的过程;特殊进化是多线发展的、族系的、分化的、历史的过程以及特定文化适应性变异的过程(哈定等,1987)。1955年斯图尔德提出“多线进化”理论;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发生在不同层次上,每个层次都有一些不同的文化类型;若干基本的文化类型在相同条件下会以相同方式发展,但不同层次的文化类型的变化是不同的。文化进化理论借鉴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认为创新是进化的根本源泉,生态适应是进化的一种机制。

文化传播理论也是一种有影响力的理论。传播理论认为,人主要是模仿者而不是创造者,模仿生物行为和其他人类文化;文化必须在一个十分适宜的环境中才能发展,然后从此扩散到世界各地(伍兹,1989)。传播理论有三个主要流派:英国的“泛埃及”学派(埃及文明的世界传播)、德国和奥地利的“文化圈”学派(存在众多不同文化传统的、独立发展和相互传播的“文化丛”)和美国历史学派。历史学派认为,文化变迁要考虑独立发明(内部发展)、传播(外部作用)和环境影响,文化模式具有开放、再创和向外扩散的特点,“文化区”可以作为文化变迁研究的合适单位;文化区是以文化特征和文化丛的相似性为基础的特殊文化类型的分布区。

关于文化现代化理论,将在后面专题讨论。

2、文化变迁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

文化变迁和文化现代化在时间上和内涵上是部分重叠的。根据文化人类学知识,原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起点(泰勒,2005)。在过去250万年里,人类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裔昭印,2000)。在20世纪后期,世界文化变迁非常显著(Inglehart, Welzel2005)。世界现代化大约是18世纪开始的,文化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18世纪以来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现代化前沿已经到达知识社会(Mansell, When, 1998),知识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达到空前程度,文化变迁和文化现代化正在塑造一个新世界。

从历史和内容角度看,文化变迁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变迁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文化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2)。相对而言,文化变迁是一个比文化现代化更加宽泛的概念。

其次,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类型(表2-1)。文化现代化是一种革命性的文化变迁,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其他文化变迁的总和。换言之,文化现代化加速了人类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则是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背景。

其三,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文化现代化。关于文化变迁有许多理论解释(表2-1);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与文化现代化有关。但是,文化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影响最大、变化最大的一种文化变迁。所以,需要有一种专门的文化现代化理论。

三、文化经济与文化现代化

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不是一个新现象,而是自古就有之(表1-35)。例如,在农业社会就有图书出版、音乐、歌舞和戏曲表演等,但当时的文化产业处于附属地位。文化产业从附属地位获得独立地位,然后进入经济主导产业行列,是现代化过程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文化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文化经济成为主流经济的时候,文化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文化经济与文化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的一种素描。

文化产业研究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文化经济学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

1、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学

现代意义的文化产业概念,是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来的。1944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发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提出“文化工业”概念(Adorno, Horkheimer, 1944),随后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文化工业”(Adorno, Horkheimer, 1947)。

根据他们的观点,文化工业指大众文化的工业化生产。这种文化工业产品具有两大特征:文化同质性(所有的大众文化都是同一的)和可预料性(文化作品的最终结果一开始就可以预知)(斯道雷,2006)。这种文化工业概念,包含强烈的批判性和否定性意味,认为文化商业化和市场化是文化工业的实质,它将导致文化服务于资本、艺术从精神领域蜕化为同质商品、降低文化的创造性和批判功能、大众文化坠落为维护统治的工具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学者亨顿教授创办了文化经济学杂志(1973),随后成立了文化经济学会(19821993),文化经济研究和文化经济学受到重视。一般而言,文化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经济部门,是关于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和分配的经济部门。

20世纪80年代,批判性的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逐步演变成中性的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文化产业受到欧洲国家的重视。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文化产业:文化未来的挑战》报告(UNESCO, 1982),文化产业开始引起世界关注。UNESCO认为,文化产业是文化内容的创造、生产和商业化的产业,包括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新概念不断涌现(表2-5),如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版权产业、文化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创意阶级和创意城市等(Florida, Tinagli, 2004; WIPO, 2006; Gordon, Beily-Orrin, 2006; O’Connor, 2007; 派恩二世,吉尔摩,2006;哈特利,2007;赫斯蒙德夫,2007)。

2-5 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结构

核心产业

周边产业

相关产业

文化产业

广告、电影、互联网、音乐、出版、电视和广播

录像和电子游戏

创意艺术

消费电子、时装、软件、运动

创意产业

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工艺品、设计、

时装、电影和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

软件、电视和广播、录像和电子游戏

-

-

版权产业

广告、收藏、电影和录像、音乐、表演艺术

出版、软件、电视和广播、音像艺术

空白磁带光盘、消费电子、音乐设备、纸、影印和照相设备

建筑、衣服和鞋、设计、时装、家庭用品、玩具

文化和创意产业

文学、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

电影、博物馆图书馆

文化遗产服务、出版、录音

电视和广播、录像和电子游戏

广告、建筑、设计、时装

资料来源:UNCTAD2008

2、文化经济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

文化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既是文化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动力因素。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的文化需求;文化需求的扩大,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于是形成文化经济发展的正反馈循环,从而推动了文化现代化进程。

文化现代化与文化经济的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文化现代化包含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领域包括纯粹文化、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和其他文化。文化经济的发展涉及纯粹文化、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和现代化,属于文化现代化的范畴。

其次,文化现代化包含文化产业现代化,文化产业现代化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包括文化产业从依附地位逐步获得独立,从独立地位上升到主导产业地位的历史过程,包含文化产业生产率、文化增加值比例、文化就业比例和文化贸易的增长等。

其三,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是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动力。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刺激文化创造、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分配和分化消费的发展,从而促进文化现代化。

其四,文化现代化会促进文化经济的发展。世界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会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必然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的发展,既是文化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动力因素;文化现代化的推进,同时会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的发展。

21世纪,人类文明前沿已经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社会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文化生活逐步成为社会大众的主要追求,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文化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经济,文化现代化的作用和地位也大幅度攀升。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信息经济、生物经济和文化经济,文化经济代表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关于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和文化现代化的研究,必然会引起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