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会议动态 中科院之声 热点话题 聚焦科教 媒体报道 视频访谈 两会时评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科学报】吴季:推动“空间科学2035”
发布时间:2020-05-25 来源:中国科学报 倪思洁 【字号: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每年都要为中国空间科学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这些年,他多次在两会上呼吁,新时代我国应充分发挥制度和体制的优越性,加强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研究。今年两会,他关注的重点也与此相关——推动“空间科学2035”重大科技专项立项,解除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隐忧。

  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并称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三大主题。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完整的军用、民用卫星体系,具备进入空间和应用空间的能力。但是与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相比,我国对空间科学发展仍然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规划,远落后于欧美。

  “国家空间科学事业发展至今,我们有自己的技术,有原创性的科学思想,应当为人类空间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吴季感慨,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场合中,他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空间科学舞台上的实力与责任。

  作为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的负责人,吴季对中国空间科学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倍感自豪和欣喜。然而,这份欣喜中也夹杂了一丝隐忧:“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经费来自中科院,而非国家专项,项目及经费的可持续性堪忧。”

  “空间科学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撑,需要全国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有更广泛的参与度。”吴季告诉《中国科学报》。

  因此,吴季及相关科学家一直努力推动从国家层面为“空间科学2035”重大科技专项立项。“无论是从国家政治地位的树立、创新的科技发展引擎来说,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来说,选择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作为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中面向2035的重大科技项目都是非常必要的。”他说。

  目前,“空间科学2035”重大科技专项正在等待纳入“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而对于立项工作,吴季很有信心。

  这份信心源于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已积累了近十年的经验。“空间科学卫星的管理,从头到尾都要围绕科学产出最大化。战略规划要瞄准重大科技前沿;遴选要以科学产出作为标准;研制过程中要设立‘两总+首席科学家’岗位,让首席科学家有一票否决权;运行时数据要开放共享;总结评估时要对科学产出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全面总结。”吴季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5-25 第4版 两会)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202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