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科教
反思高校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6-03-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字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由“量”向“质”转变的新时期。习总书记所阐释的五大发展理念也勾勒出了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其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但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首先,在新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已经在不断挑战原有的传统国家治理模式和经济运行模式。以互联网为例,它的出现已经将之前很多事物固有的发展模式完全改变。

  马云所创建的电商模式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电商出现之前,一个超市考虑的只是如何物美价廉,如何服务周到。然而新技术来临后,我们忽然发现,顾客已经可以从网络上买来全世界的商品,之前超市模式无论如何改进,都已经满足不了顾客多元的个性化需求。换言之,供给和需求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高等教育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往往是关起门来办学,就像一座“象牙塔”。我们在思考怎样让最好的教师上讲台,如何使用最好的教材、最好的管理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忽然间,慕课来了。大学的“围墙”不见了,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课了,这样的变化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了。这迫使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要求我们要真正具备国际视野,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我们将永远跟随别人。

  我们能做到吗?

  其次,在原本的社会定位中,高等教育理应承担着引领社会,给社会提供先进思想和发展理念的重任。但现在似乎正好相反,我们发现社会反而走在了大学前面。当前社会上源源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大多不是来自于高校的自主创新;社会的改革思想和创新做法,远远超前于教科书上的内容,甚至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所学也早已落后于这个时代。

  为什么大学的社会地位逐渐弱化?这是因为高等教育脱离了社会需求,我们总是在自娱自乐,孤芳自赏。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正在越来越远,再这样下去,大学可能要被社会边缘化。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真的应该深入反思一下,为什么在社会进步当中,原本应该是最活跃的高等教育,反而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又该怎样改变固有的发展模式,以迎合新时代的挑战和需求。(王树国,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