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2013年工作回顾  媒体报道  要闻回顾  学习落实  图片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回顾
中科院助力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发布时间:2013-06-12 来源: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重大科技任务局(筹) 【字号: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开启新征程。中国科学院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的牵头单位,同时承担工程其他系统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继续助力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与以往神舟飞船相比,神舟十号是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按照预定程序,神舟十号飞船将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组织实施单位,在此次任务中主要负责组织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收集并综合分析国内外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发布远期、中期、近期的太阳活动、空间辐射、地磁指数、大气参数等预报和空间环境效应预报,在出现危急情况时发布警报,提出有针对性的空间环境预测、飞行关键事件时机选择建议、灾害性事件规避和影响减缓等措施建议,为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在轨飞行、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太空驻留提供了空间环境安全保障。

在此次任务中,中科院另有10余家单位承担了工程其他系统的多项协作配套任务。

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安装于长征-2F运载火箭及神舟十号运输飞船的箭载、船载监测摄像装置,成功获取了神舟十号飞船发射过程中助推器分离、一二级火箭分离、整流罩分离、星箭分离和推进舱外图像。在此后的交会对接试验中,船载器载摄像装置还将拍摄神十与天宫对接实时画面及航天员舱内工作精彩画面。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另一精密设备“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系统”,曾成功导航神八、神九与天宫的深情之吻。此次随神十飞天,将再次导航神十与天宫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

航天员手动控制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主要依靠的是TV摄像机、靶标、综合电子显示屏和两个特殊的“手柄”。由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安装于神舟十号飞船上的TV摄像机和安装在天宫一号上的靶标,组成了手控交会对接的瞄准测量系统,成为航天员实施“太空穿针”绝技的“眼睛”,将在神十与天宫的交会对接试验任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激光组研制的激光雷达近场和远场合作目标,安装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用于反射激光雷达入射光信号,配合运输飞船激光雷达完成对两飞行器之间相对运动精确的测量。

由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激光雷达系统,在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中担负了为天宫和神九提供相对位置信息和双方运动状态数据的重任。依靠它,神舟九号成为一条“智能飞船”,精确地发现天宫一号,并自我引导完成两个飞行器精准的“太空拥吻”。在此次任务中,激光雷达系统将继续承担此项重任。

从“东方红一号”到“风云”、“资源”等系列卫星,再到“神舟”飞船,我国航天器的“有机外衣”都出自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这种银灰色的飞船“衣料”,由高分子黏接剂加无机填料制成。有着耐热、抗辐射、调节温度的多种功能,确保了船体和宇航员的安全。

舷窗是神舟飞船了解外面世界的“眼睛”,其制作材料必须明亮透彻,同时必须能“忍受”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剧烈摩擦所产生的摄氏千度的高温。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多层结构舷窗材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牢固程度远远大于飞机。为避免舷窗玻璃被太空的高能粒子“打花”,舷窗表面涂上了防污染涂层,确保“眼睛”始终明亮如一。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还分别承担了交会对接照明灯、空间医学特殊材料、环控生保系统气瓶、对接定位软件等研制任务。

据悉,神舟十号、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中科院将继续利用天宫一号有效载荷高光谱成像仪开展地球环境监测、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高光谱数据的应用研究,继续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及空间环境探测实验。

关闭页面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