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会议动态 中科院之声 聚焦科教 媒体报道 视频访谈 热点话题 两会时评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解放日报】教授的“直”与“执”
发布时间:2014-03-08 来源:解放日报 王海燕 【字号:  

  在之前大热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中,来自外星的都教授通过 “虫洞”回到女主角身边。

  啥是“虫洞”?我请教中科院院士、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顾逸东代表,他答道,“虫洞是类似时间隧道的一个通俗说法,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衍生出的一个假说。”

  “那你觉得有外星人吗?”这位现实中的“都教授”笑了,“目前外星生命还没有定论,不仅是星系上的高等生物,甚至连低等生物也还没完全明确的证实。”不过,他微微一笑,“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超越了所有的空间和时间。”

  两会会场有时就似“矩阵”。在各个领域声音碰撞激荡的深处,总有一股力量让人心头一振,那就是都教授们的“直”与“执”。

  那天的代表议案会签活动中,陈和生院士直截了当地打断另一位代表的发言,要和他商榷。同是中科院教授的朱志远代表告诉我,科研工作者都秉持一种独立精神,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会贸然接受,一定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再做决定。上海团的另一位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副院长李林也是这种风格。采访他时,他对附议的态度很简单——不懂,决不附议!

  “都教授们”行事风格的“直”,与他们各自领域的“执”相关。上海团的院士、教授们搞的研究均属“高深莫测”,光是名称就让普罗大众“云里雾里”。陈和生的职务一栏写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散列中子源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学生,研究领域涉及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宇宙线中未知重粒子,精确测量宇宙线谐谱等。仅仅是“散列中子源”、“反物质”这几个词就够人“敬畏三分”了。

  顾逸东院士是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据说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的关键技术突破有他一份功劳。这位沉浸在时空科技领域的代表,行事低调、言辞谨慎。

  院士代表对数据的准确有一种近乎 “强迫症”的苛求。上午审议时,李林代表又捧着预算报告“挑刺”。去年他就对几个数字紧追不舍,列席财政局工作人员会后专门搜集材料给他解释,待所有疑点解释清楚,他才作罢。记者如果引用了他们的观点,他们一定要字斟句酌、反复把关,实在“忽悠”不得。

  其实,严谨只是他们的特质之一,只要你愿意接近,他们的真诚与热情随时可以向你打开。当陈和生院士抛出签不签名的问题时,当李林院士发问为啥这个预算数字核不准时,我想,在场的每一位代表都会重新审视手中那些议案、预算报告,慎重发言、下笔。

  (原载于《解放日报》 2014-03-08 02版)

关闭页面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