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辽宁日报】“学术饭局”也要少些
发布时间:2013-03-13 来源:辽宁日报 刘根生 【字号:  

如今各种报道中给人一个强烈印象是,中央改进作风规定成效初显,各地政府部门带头“息杯停盏”,官员饭局减少了。这不仅节约了钱,也有利于把官员从过多过滥应酬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工作实干上。其实,还有种饭局也需要减少,即“学术饭局”。

在相关会议上,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甘阳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学术饭局怎能多到吃不过来?”甘阳教授说:如今国内大学与研究机构似乎陷入了怪圈,越来越热衷于举办召开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冠以“国际”的研讨会开得满天飞,“学术饭局”已多到根本吃不过来的地步,哪儿还有时间做学问。而且,这些看似非常活跃的学术交流,基本上都是从信息到信息的低层次交流。

“要潜心做研究,少点社会活动。”在关于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郑哲敏院士大量报道中,这句话给我印象最深。中科院力学所郑哲敏院士是我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阐明了爆炸成形机理和模型律,与合作者一起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带领团队先后解决了穿甲和破甲相似律等一系列问题。他常告诫学生:“要潜心做研究,少点社会活动。”他不但这样要求别人,更是这样要求自己。试想,如果整天“东奔西跑”,热衷于“抛头露面”,郑哲敏院士又哪能有今日成就。科研是艰辛探索,越是大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探索,在科研之外时间花多了,搞科研时间就会变少,自然也很难出大成果。“学术饭局多到吃不过来”成为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有位院士曾撰文称:当选院士后,“抛头露面”越来越频繁,“迎来送往”也越来越多。直到听到好友说他“评上院士后没再出什么新成果了”,才猛然醒悟。于是,辞谢各种应酬,“不再做花瓶”。这段“感悟”,也值得制造和参与“学术饭局”者深思。

在全球化时代,关起门来搞科研肯定不行。打破学术封闭,多些交流,多些合作,才能站在“前沿”,才能在大超越中出大成果。但学术交流要义在于,于众多信息中鉴别取舍,冷静理性地沉淀思考进而有所发现。仅仅是从信息到信息低层次交流,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就算冠以“国际”之名,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面子工程”。多些求真务实之心,少些虚荣浮躁,按少而精原则开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饭局”才能少些。

“官场饭局”能减下来,在于规定严格,督促检查得力。减少“学术饭局”,也应按照中央改进作风规定,结合高校和研究机构实情,制订相关制度。尤其是要规范科研经费管理,使科研经费真正用到科研上,而不是用在“饭局”上。在发达国家,政府会强制科研机构不断公布财务报告,公立科研项目还要受到媒体跟踪监督。我们不仅对科研经费申请把关不严,而且分配不公开、使用不透明、监管也不力,各种问题也就难以避免了。借鉴人家经验,在制度创新上花点功夫,以严格督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应当放到议事日程上了。

(原载于《辽宁日报》 2013-03-13 A05版)

关闭页面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