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苑先锋
国家动物博物馆党总支:把民主生活会融入科研细节
发布时间:2012-10-24 来源:中国科学报 孙爱民 【字号: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暨国家动物博物馆党总支(以下简称“国家动物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乔格侠,频频接到研究生导师们的电话,被问得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组织民主生活会。

在别的地方,由于“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导师们对参加民主生活会等非专业性会议往往不甚情愿。可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导师们怎么会与学生的民主生活会联系起来,而且还这么主动关注?采访中,乔格侠为《中国科学报》记者解答了上述疑问。

将民主生活会搬到野外

国家动物博物馆党总支,包括中科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动物博物馆两个部门,主要开展动物系统分类、系统发育与进化,动物标本收集与保存、动物学科普知识宣传等研究。 

这个党总支不仅名字很长,而且内部党员结构也是动物所中最复杂的一个。“我们支部既有在职职工和研究生队伍,还有退休干部和临时聘用人员。不仅要开展科研工作,还要管理标本和对外服务。”乔格侠告诉记者。

如何将所有党员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这个党总支负责团队长期思考的问题。

“党建工作看起来挺枯燥的,但是一旦融入到科研工作中就很好做了。支部找准了位置,找准了我们在什么时候该发挥作用,不给群众添乱,尽力给群众解决困难。”乔格侠是这样看待党建与科研活动关系的,而她领导下的党总支也是这样做的。 

结合党员结构年轻化与学科的特点,他们将民主生活会的主会场从会议室移到了郊区。“将民主生活会的会场搬到郊区,并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帮助学生党员熟悉标本采集的过程。”负责宣传工作的陈军告诉记者。

“接管”第一堂课

标本采集是该总支各研究团队学生必须掌握的入门第一堂课,然而导师们忙于科研工作,往往没有时间与精力在第一时间给学生上这第一堂课。这时候,党总支“接管”了第一堂课。

该党总支设计的民主生活会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的热点学习与思想交流时间,主要是传达党的最新动态与时事的大讨论。“两个小时的学习与交流之后,我们便开始进行生活会的第二部分:带着党员们奔赴野外,进行考察。”

在野外活动中,党总支先是组织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老党员讲述从事科研工作的历程。“目的是鼓励学生树立对学科的信心,坚定党员对党组织的信念。”陈军告诉记者。

讲完“故事”后,党总支内技术熟练的职工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在野外采集标本、处理标本,“一边学习技能,一边提高思想”。

这项“让民主生活会走出去、与年轻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的创意,是该党总支参加民主生活会创意大赛的获奖作品。而将创意作品付诸实践后,党员们也得到了思想与能力的双收获。

“过去有些导师对学生参加会议有些微词,怕耽误学生做科研与学习的时间。在改革开会方式之后,很多导师都主动支持并积极推荐学生参加。”乔格侠自豪地告诉记者。

科研一线的先锋旗帜

“我们支部的党员在科研工作的一线也总是冲在最前面,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风采。”提起科研团队中的党员,乔格侠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党员的事迹。

党员杨奇森研究员,多年来一直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持续监测。青藏高原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条件非常艰苦,连吃饭都成问题”,地震与泥石流时常发生。危险的路段,杨奇森带领党员挺身而出先探路;随队的车爆胎,杨奇森主动要求先送走其他队员。

杨奇森带领研究团队坚守在青藏高原监测点,持续监测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对通道的使用情况。他利用多年累积的监测数据,在《自然》杂志上撰文并有力回击了国际上对青藏铁路建设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质疑,为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支撑。

党员梁红斌近四年来每年带队前往蒙古国进行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在蒙古国,为尽可能获得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和标本,考察队在野外都是搭帐篷、睡睡袋、自己做饭,“有时遇到暴风雨,帐篷被吹翻,睡袋被淋湿”。

在艰苦的环境下,梁红斌组织党员充分发挥“能吃苦、能战斗”的先锋堡垒作用,提前一年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蒙古高原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野外考察任务。

“像这样工作在一线的党员事迹不胜枚举,有的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大事,有的是科研生活中的点滴,可都能稳定团队‘军心’、保证任务的完成。”乔格侠说,“我们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党组织的作用都渗透在科研工作的细节当中。”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2-10-24 A1 要闻)

关闭页面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