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交流·案例
南京天光所:在实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推进党组织建设
发布时间:2013-01-18 来源: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字号: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项目,英文简称LAMOST,后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和苏定强院士针对我国科研经费还不充裕的情况,“斗智不斗财”,独辟蹊径,瞄准国际天文研究中“大规模天文光谱观测严重缺乏”这一突破点提出来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新的望远镜方案。LAMOST项目于1997年4月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2001年正式开工建设。关于LAMOST项目的研制难度,主动光学发明人、国际著名天文光学专家R.Wilson 曾评论说:“实现大口径施密特望远镜的唯一途径是采用反射施密特改正镜。但是没有人敢尝试这样一个技术上十分困难的项目,直到中国南京的光学专家提出LAMOST,…LAMOST包括了最先进的现代望远镜技术的每一个方面。”

南京天光所2001年重新组建,重组之初LAMOST项目的建设是全所工作的重中之重。LAMOST项目的成功研制不仅关系到新组建的南京天光所的声誉及其前途,也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和利益。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LAMOST项目的研制,我所将参与LAMOST项目建设的主要部分党员组建成一个支部,围绕大科学工程建设大力加强和推进党组织建设,为项目的成功研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并带动所内其他支部的工作。

一、大科学工程建设中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介绍

1、加强思想建设,增强党员的党性,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带动LAMOST项目的成功攻关

这个支部从建立时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始终围绕大科学工程建设开展党建。除学习党的文件外,还通过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党课教育,加强对党员的理论武装,坚守理想信念。支部组织到大别山老区、南湖“一大”会址等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了解中国革命道路充满艰辛,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增强每位党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支部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上党员们通过思想交流互相帮助,使参会的领导干部听到了意见和建议并改进工作。在LAMOST项目研制过程中的困难时期和关键时刻党员冲锋在前,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

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的领军人物成为科研团队的核心。LAMOST是完全由我国自主创新、在技术上极具挑战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其中有4项技术属国际首创,至少4项技术处于国际前沿。LAMOST项目从立项开始,一路披荆斩棘,从技术攻关到工程建设,包括组织管理,遇到了各种困难。期间,还经历了南京天光所机构重组带来的各种干扰和不稳定的因素,使队伍建设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苏定强院士曾说:“搞LAMOST这样的大项目需要敢死队,参加LAMOST就是参加敢死队!”这支“敢死队”的队长--南京天光所前任所长、LAMOST项目总工程师、优秀党员崔向群于1994年毅然舍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从德国欧洲南方天文台总部携全家回国参加LAMOST项目的立项和研制工作。面对外界的舆论压力,崔向群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的得失,为了LAMOST项目的建设几乎是拼了命地工作。她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并伴有高血压,晚上经常两三点才回家。作为团队负责人,她不仅把握了处于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而且以高尚的人格、强烈的爱国情操感动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以她为中心凝聚了一支具有爱国精神和勇于拼搏、甘于奉献、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队伍。

所党委书记张丽萍兼任LAMOST项目的副总经济师,负责项目工程部的合同、经费、资产、人员等管理工作。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少,为了保证项目其他领导有充足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她主动承担了许多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关心着项目的每一个成员为他们排忧解难,为LAMOST项目组的正常运转成功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所党委委员李国平研究员是LAMOST项目的总工艺师,他任劳任怨、沤心沥血,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面对国外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引用的现状,他带领团队不畏艰难,日以继夜地进行技术攻关,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薄镜面主动光学技术的关键部件--力促动器。现在他已是南京天光所的副所长。现任所长朱永田时任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和项目的光谱仪子系统负责人,他工作勤奋、勇挑重担,率先垂范,带领团组成员攻艰克难,研制出了中国首台低分辨率多目标光纤光谱仪,并按时完成了LAMOST 16台光谱仪的研制。老支部书记陈海元是南京天光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创建和推动者,他在LAMOST建设期间任项目质量工程师,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为LAMOST项目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所党委委员张振超研究员是望远镜电控子系统副负责人,主要负责主动光学控制系统的研制,他精益求精、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被大家所赞誉,在他带领下成功研制出主动光学控制系统。项目首任总工艺师姚正秋研究员还兼任了圆顶子系统负责人,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对年轻人毫无保留地进行传帮带。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宫雪非副研究员负责球面主镜的研制,他虚心求教,勇挑重挑,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迅速提升。现今他已成长为所的科技处处长。支部委员曾裔中是一名电控技师,电控是市场上很紧俏的专业,更何况他有着几十年的丰富实践经验,当时所内能担当重任的电控技术支撑人员并不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待遇却远不能与市场相比,但他心无旁骛,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研究安装调试复杂的电路,2008年他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年轻的副研究员张勇来所时还是一名研究生,在主动光学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他天天和实验组的成员们一起通宵达旦的实验;2008年正值项目建设紧张阶段,张勇的孩子出生了,妻子和孩子急需照料,但为了工作他只能抛下心中的万般不舍在望远镜调试基地一呆就是几个月。

2、加强作风建设,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团结、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LAMOST项目管理规范有序,作风严谨、廉洁自律。他们借鉴国内外先进研究机构的经验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要求、技术方案的制定审查、经费使用、合同的签订与执行、文件图纸的管理、工程管理和进度考核、控制都依照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执行。

这支团队工作的一大特色是强调沟通,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实行了各子系统的周例会制度,兴隆观测站的安装调试现场实行日报制度,重大合同实行进展周报制度,通过这些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了项目工程各个子系统间很好的协调与配合。

采用了民主而科学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人才的特点,发挥中年科研人员的骨干作用,老专家的教练作用,研究生的生力军作用,积极大胆的培养启用年轻科研人员。每当审定技术要求、技术方案出现不同意见时,总是通过集体“会诊”的办法,倾听、分析、参与……让集体的智慧充分涌流,从而得出科学且共同认可的解决办法,这不仅使年轻科研人员得到了学习和积累的机会,而且还保证了团队的团结和谐,使大家始终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难能可贵的是, LAMOST项目的成员们把困难和挫折看作是掌握前沿技术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挑战,遇到问题不推诿,都首先从自身找原因,相互理解、团结协作、甘于奉献,为项目的成功创造了条件并提高了效率。

围绕项目建设,还加强了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树立为科研中心任务服务的观念,做到情为科研所系,利为科研所谋,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竭尽所能地为科研人员办实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组织和干部关注项目人员的愿望和要求,不断改进工作。

3、思想动员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构筑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高地

党组织及时组织项目组成员学习党中央、省委和院党组的重要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传达院领导关于LAMOST项目的指示,努力帮助项目人员树立创新为民的价值观,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深刻认识成功研制LAMOST项目的重要意义。

LAMOST一次可观测4000个天体的光谱,研制成功后将是我国最大的光学望远镜,是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将使人类观测天体光谱的数目提高一个数量级(至千万量级),奠定我国在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能力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从而将极大促进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推动我国实现21世纪天文学振兴的进程。并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地位,拓展我国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道路。还将极大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

所长崔向群和党委书记张丽萍在多种场合结合项目建设进行动员,激励项目全体干部和科研人员要以参加LAMOST项目建设为荣,倡导全体科技人员倍加珍惜参加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的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这份无比崇高的历史责任,发扬团结协作、拼搏敬业的精神,不怕困难、齐心协力,为LAMOST项目的成功研制做出应有的贡献。正是通过这些教育引导,项目组成员面对多年的重大压力,在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了昂扬的斗志,形成了共同的精神追求,在科研实践中升华为不计个人得失,潜心科研,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坚韧执着攀登科学高峰的实际行动。

4、以人为本,关心关注项目每个成员;压担子促成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把项目建设与个人发展乃至南京天光所的发展有机结合,培养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天文技术队伍。南京天光所重组之初仅55人,且骨干人员结构不尽合理,青黄不接,相对于LAMOST这项宏大的科学工程的建设和南京天光所未来的发展,人才资源实在匮乏。项目建设期间除把党员骨干安排到项目的重要领导岗位外,还大胆启用工作踏实、作风过硬的年轻人,将他们选拔到重要的工作岗位,既给他们压担子又给了他们施展才干的舞台,促使其尽快成长。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通过项目建设的磨练后脱颖而出,已成长为南京天光所的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队伍的骨干力量。

项目成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思想问题,各级组织、干部和党员非常关注大家的思想动态,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深入了解其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积极帮助解决思想困扰和现实困难,如为临时遇到困难的人员组织募捐,对少数家庭生活相对困难的人员发放补助,看望生病人员并了解治疗方案,助其渡过难关;为其住房、家属就业等个人问题积极出谋划策和提供有利条件;遇有项目组成员家庭闹矛盾,党组织领导不厌其烦地多次调解;给项目成员过生日;忙里抽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释放和调节过于繁重的工作带给大家的精神压力。各级党组织、干部和党员为大家办的这些好事和实事,拓宽了干群之间、党群之间的沟通渠道,起到“帮助一个人,暖了一片心”效果,使项目组成员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激发了他们爱岗敬业的热情。

2008年10月,LAMOST胜利落成。2009年6月4日,LAMOST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工验收。2009年10月1日,LAMOST作为建国60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展示在国庆60周年庆典的“科技发展”方阵彩车的大屏幕上。LAMOST的模型还作为建国60周年科技成就参加了“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

二、南京天光所围绕大科学工程建设加强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南京天光所围绕大科学工程建设加强党建工作是党建工作与科研中心工作结合的成功探索。通过近十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1、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纪律观念、先锋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先锋模范作用日趋明显。LAMOST项目组的党员在政治觉悟、工作态度和创新能力方面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形象基本得到群众的认可。

2、引导形成的“爱国奉献、团结拼搏、坚韧执着、勇于创新”的LAMOST精神成为了南京天光所创新文化的精髓。将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与精神总结提炼,并通过项目总结大会等多渠道宣传、发扬光大,让这种文化深深扎根于党员群众的精神世界,成为南京天光所发展壮大的软实力。

3、通过大项目建设为南京天光所培养建设了一支人才队伍。正是通过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的研制,南京天光所已拥有一支在科技兴国价值理念主导下勇于拼搏、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具有科技创新能力且能够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的科研队伍,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天文技术的中坚力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年轻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干部,项目建设成功后多名党员在研究所或党组织中担任了领导职务或者走上了更为重要的领导岗位。

三、由大科学工程建设成功促进党建工作得到的启示与思考

1、党政齐抓共管,实现科研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比翼齐飞。行政领导与党委领导密切配合,充分认识和发挥党建工作对于研究所全局和科研中心工作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工作谈党建、抓党建,通过实际工作促党建,互相借力,实现共赢。

2、建强领导班子,打造引领发展的主心骨。党员干部是党员中的突出代表,其示范作用的影响是深远巨大的。一个坚持原则,树立正气,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形象感染周围群众的领导班子是鼓舞党员群众干事业的主心骨。抓党建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教育和管理,提供施展才干和培养锻炼的平台,不断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素质,打造坚强过硬的领导核心。

3、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统一思想、团结群众、克难制胜的一大法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集人心,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条件:一是思想教育工作要超前引导,提前介入。引导干部职工看清有利条件,困难的暂时性,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有效地引导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二是思想教育工作要适时、及时跟进,渗透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效地保证统一部署被有效执行。三是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既要讲道理,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干部职工的实际问题才能将政治思想工作落到实处,解其所难,助其所需,这种入情入理,潜移默化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往往能收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