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新京报】郑哲敏 随名师回国创“爆炸力学”
一生受钱伟长、钱学森影响;针砭学术界时弊
发布时间:2013-01-19 来源:新京报 金煜 邓琦 郭少峰 【字号:  

科研需要耐心。现在一些人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做出的也最多是中等成果,很难有出色的、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有的人急于要实效,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最终会极大地制约整体科技的发展。

——开创我国爆炸力学领域的郑哲敏认为,当下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

1月18日,年近90的郑哲敏登上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被授予国家最高科技奖。60多年的科研生涯里,他名校出身、师从名师、游学西方再归国报效,研究过地震、核爆,也参与了海洋、环境等工程力学的研究。他被普遍认为开创我国爆炸力学领域,且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者。

一生受“两钱”影响

1924年,郑哲敏出生于山东济南,1943年的战时,随父生活在四川的郑哲敏,以理工科第一名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电机系。

郑哲敏和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大家“三钱”中的“两钱”——钱学森、钱伟长有着不解之缘。

大四时,郑哲敏所在的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此时正值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从美国回清华任教,在他的课上,郑哲敏首次接触到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近代力学理论,钱伟长严密生动的理论分析,引起了郑哲敏的兴趣。

钱伟长也很赏识这个聪明的年轻人,常叫他到家里吃饭。郑哲敏毕业后,留校为钱伟长当了一年助教。

郑哲敏回忆,在钱伟长的影响下,他确定了研究力学的道路。

1948年,在梅贻琦、钱伟长等人的推荐下,郑哲敏在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际扶轮社国际奖学金”获得者,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

游学西方归国报效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世界最负盛名的理工学院之一,培养了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的多位著名科学家都先后在这里留学深造过。也就是在这里,郑哲敏用一年时间获得硕士学位后,跟随年长他13岁、当时已誉满全球的钱学森攻读博士学位。钱学森也因此成为他人生路上另一位影响深远的导师。

1952年,郑哲敏取得博士学位,准备回国。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移民局限制一批留学生不得离境,毕业后,郑哲敏不得已留在加州理工学院当了两年助教。

1955年,限制取消后,郑哲敏与钱学森辗转回国。

国内生活条件的确不如美国,但是郑哲敏“从来没觉得苦”。他反而乐观,街上的秩序不乱了,物价稳定了,买东西不再需要用麻袋装钱了;商店的橱窗里,居然也有了一些国产的电子和五金产品。

随后,郑哲敏投奔恩师钱伟长。当时中科院还没有力学所,力学研究室设在数学所,钱伟长专门在研究室设立了新专业——弹性力学组,由郑哲敏担任组长,研究水坝抗震,后来又领导大型水轮机的方案论证。钱学森回国后,带领创建中科院力学所,郑哲敏参加了这项工作并成为该所首批科技人员。

“文革”期间,郑哲敏的研究被迫中断,他被隔离审查过,到干校劳动过。如今提起往事,他只是呵呵一笑,很多事,其实都忘了。

嘱咐青年科研者戒躁

中科院力学所方面评价,郑哲敏回国后,根据国家的需要从事地震响应、水轮机叶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家科研布局调整后,短时间内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了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从而促进爆炸力学学科的诞生,拉开爆炸力学研究的序幕。他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郑哲敏认为,中国当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压力、特别是政策压力很大,现在各种评奖评审、项目申请等,“把人搞得很浮躁,东迎西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年轻人急功近利、不能沉下心来,必然影响到他们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科研的决心。他呼吁尽快给青年科研人员减压,把他们从浮躁的“包围圈”中解放出来。

有件事让中科院力学所原副所长王柏懿印象深刻:几年前有一次导弹发射失败,有关部门请专家分析故障原因,“那时候郑老80多岁了,都是自己亲自找文献,推公式,指导学生怎么计算、实验。”王柏懿相当感动,她说,很多人六七十岁的时候都已经不再做了而是让学生做了。

(原载于《新京报》 2013-01-19 A04版)

关闭页面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