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2010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光明日报社论: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
光明日报

5月25日至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继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的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的经验,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充分认识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全面贯彻会议精神,落实会议部署,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成长是赢得发展先机、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据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4亿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686万人,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刻理解人才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引领高端、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尤为重要的是要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一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一定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一定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体制改革,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努力建设一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之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努力拼搏,奋发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未来。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