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图片新闻|会议动态|视频访谈|中科院之声|两会时评|媒体报道|历年回顾|聚焦科教| 热点话题|链接
您的位置:首页 > 2010年“两会”聚焦科教
海洋产业:谁谋划深远谁引领蓝色经济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付毅飞 发布时间:2010-03-12  

政府工作报告

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要求。同时,对海洋、空间和地球深部资源的利用问题提出了独到深刻的见解。

“目前国家综合部门正在组织开展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作。”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司长王殿昌兴奋地说:“我们坚信,以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深海装备制造业、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产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等为主体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大发展机遇。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重视海洋,利用海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必选题’”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全球气候、环境的调节器,是世界贸易的通道。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的竞争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王殿昌介绍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500多个。海洋所蕴含的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均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海洋也是国际贸易的通道。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大进大出”格局已基本形成,海洋则是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率高达17.4%,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从世界第29位跃升到第3位,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0%,而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

“因此,海洋对国计民生日益重要。重视海洋,利用海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必选题’。”王殿昌说。

同时,随着人们开发利用海洋意识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王殿昌认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首先是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已占国民经济近一成。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1964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9.53%,涉海就业人口已达3270万人。

二是产业结构积极变化。通过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和其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崛起,部分新兴海洋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水产品深加工业、海盐精细加工业等海洋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此外,区域发展布局已基本形成,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建设的沿海各类经济区鳞次栉比,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发展带、上海浦东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构成了我国沿海经济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

“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洋产业链条的不断延长、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王殿昌说,“从这个趋势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必然成为今后发展的首要任务。” 

“现在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正是转变的契机,为时不晚。”

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王殿昌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对海洋产业还没有意识,到1978年,才有专家提出了相关概念,从此该产业在我国正式起步。“那时,我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做得很好。”他说。

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海洋产业进入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缓慢。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大幅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王殿昌表示,“如果我们还按传统思路去发展海洋产业,势必酿成恶果。现在提出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正是转变的契机,为时不晚。”

他认为,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诸多明显优势。

“首先,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优势突出,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布局中可抢得先机。”他说。

同时,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节能环保的优势。王殿昌说,海洋资源的开发远远不及陆地,在陆地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兴起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将以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海洋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此外他还表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吸纳高素质的劳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外部需求急剧减少、国内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因此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凭借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强劲的产业带动力,可以将过剩的社会经济资源从传统产业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在应对全球变暖和发展低碳经济两大挑战中明显优于传统产业。

“海洋产业‘家底不清’,宏观规划和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据介绍,当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现代服务业逐渐形成规模,发展势头强劲。深海工程装备制造业、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在20%以上。不过王殿昌也表示,现在其发展规模还比较小,不足海洋生产总值的2%。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王殿昌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海洋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定位和方向亟待明确;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尚未制定,亟须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在体制、机制上鼓励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海洋产业“家底不清”,缺少监测评估,也导致有关方面难以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同时,我国在该方面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他说,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较晚,针对其特殊性、产业选择条件、评价标准、发展定位等研究尚属空白,对其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调研,为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他还表示在技术储备、资金投入及资金转化方面均有待提高。

“战略性海洋产业的大力发展与海洋可持续发展、沿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要在市场发生作用的前提下,根据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促进发展。”王殿昌说,“接下来,我们应通过提高全民海洋创新意识和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制度措施保障体系等,搭建起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

连 线

将战略目光从陆地拓展到海洋

全国政协委员、海军装备论证研究院综合所高级研究员尹卓:

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面临着国际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国内日益加剧的资源能源短缺,必须要将战略目光从陆地拓展到海洋。今年两会我的提案是《制定国家海洋战略,筹划海洋发展与安全大计》。之所以研究并提交这个提案,因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长远发展抑或是国家安全,海洋都至关重要。

2001年,海洋经济占到中国GDP的3%,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9%。国际上有一种通行的说法,海洋经济占到GDP的5%,即是海洋经济大国,超过10%至15%就是海洋经济强国。中国正向着海洋经济强国愈行愈近,但要想真正成为海洋经济强国,迫切需要制定国家海洋战略。这个战略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二是海洋安全战略,二者缺一不可。因为要生存就要发展,但没有了安全,我们将失去一切。

海洋是中国通向世界的血脉,也是资源有待发掘的宝库。同时,海洋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的比重越来越重。

当前,沿海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4个沿海省市自治区,人口大概占全国总人口的40%,土地面积不到全国的20%,但GDP超过了60%,到2030年将会超过70%。这个区位优势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2008年,中国的外贸出口额攀升至2.56万亿美元。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但这个数据也保留在2.2万亿美元的高位。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可以预测,这一数据将会恢复甚至超过2008年的水平。

在国际贸易中,海上物流对中国至关重要。从运量计,海上运输占到了中国国际贸易的90%至95%。每天在海上穿梭的万吨轮船,其中来自中国的大概有四五百艘。中国现在每年消耗的石油近60%需要进口,其中80%需要通过海上运输。

当前,中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可再生的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一个说法叫“战略接替区”,也就是说陆上资源面临枯竭之际,海上资源将替而补之。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中国应当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这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资源。仅南海海域,石油资源储量就达到了275亿吨至400亿吨,天然气储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可燃冰”储量大概占油气资源的50%。

说到战略资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实际上,除此以外,洋底还有多金属结核等。全世界战略矿产资源大约为45种。迄今为止,中国能自给自足的不足一半,到2020年可能只有十几种,到2030年可能只有几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需求越来越大,不可再生资源将会越来越少。但在太平洋,中国拥有一块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的优先开采权。那里不仅多金属矿储量巨大,以亿吨来计,同时品位非常高,比陆上同类金属矿的品位要高出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初步探测,这也得益于中国深海探矿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深海石油钻探技术已经达到了地下上万米,水下则达到3000米。

观 点

海洋开发要做到保护与发展同步
  农工党中央常委、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王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海洋开发要做到保护与发展同步。

他说:“我们以前有过教训,有些地方沿海大面积的开发,但没有注意环境保护,现在又要花很大的代价来整治。实际上许多地区海洋开发工作没做到保护与发展同步,没有很好地做到可持续发展。

此外,王路委员还认为,海洋科技创新十分重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些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是很重要的部分。以海水淡化为例,有些地方的淡化成本接近把水引来再治理的成本,淡化前景很好。另外,海洋综合开发还可以提供健康的食品和一些药物,很有前途。

我国要抓紧建造大洋钻探船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深海科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内容,大洋钻探船则是深海科研的核心装备。周家伦建议将建造大洋钻探船列为“十二五”建设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之一,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拥有深海科学钻探能力的国家。

周家伦所在的同济大学拥有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深海科研的领军机构之一。周家伦说,40多年来国际深海科技的发展表明,深海科技的重中之重在于大洋钻探船。1968年美国启动“深海钻探”计划,成为国际地学界为时最长、影响最大的合作计划,至今仍在实施,已经在全球各大洋钻井近3000口、取芯近30万米,验证了板块构造理论,创立古海洋学,揭示了气候演变的规律,发现了海底“深部生物圈”和“可燃冰”,引发了整个地球科学领域的革命。

早期的深海钻探船由美国提供,因此30多年来美国始终在大洋钻探中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日本新建5.7万吨的“地球号”钻探船进军大洋钻探,配备了立管钻探装备,钻进时能使用泥浆循环,理论上可以钻穿地壳,使得日本在大洋钻探中突飞猛进。近年来,欧洲的钻探船研究也有新的突破。

周家伦说,我国于1998年加入大洋钻探计划,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在大洋钻探中没有任何技术装备,至今只是大洋钻探的一名“参与成员”,这与我国应起的作用很不相称。目前,美、日等先进国家的政府的支持能力下降,难以完成全年度的钻探计划;同时,国际钻探船技术上也出现新突破。如果我国能抓住机会,采用崭新技术建造一艘新型大洋钻探船,就有可能在国际海洋界脱颖而出,成为大洋钻探一支新的生力军。

周家伦建议国家将建造大洋钻探船列为“十二五”建设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之一,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拥有深海科学钻探能力的国家;引进国际发展的最新技术,使我国的大洋钻探船兼有2万吨级的大小和立管钻探功能。

他还建议,我国大洋钻探船的运行和管理,应采用基础研究与产业部门相结合的模式,一部分时间用于国内和国际的基础研究,一部分时间用于石油和矿产等部门的深海油气、“可燃冰”及其他深海资源的勘探。

两会时评 更多>>
“我们可以走出一条光明的路”
团结奋发进取 不负人民重托
发挥节能减排的“调”“控”作用
“低碳热”折射发展方式之变
感激之情与敬畏之心
“抢话筒”应是议政常态
王委员,你不必说“得罪了”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当校长的“副部级”拿掉以后
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请让基层代表多发言
大力推进大学创业教育
“后危机时代”不宜说得太早
相关链接  
中国政府网2010年“两会”专题
人民网2010年“两会”专题
新华网2010年“两会”专题
中新网2010年“两会”专题
新浪网2010年“两会”专题
腾讯网2010年“两会”专题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Email:webeditor@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