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第三届学部学术年会
化学部在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三场专题性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2-06-15 来源:院士工作局 【字号:  
 

6月14日下午,化学部专题性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行,6位新当选的院士作了精彩的报告。

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会场,报告会由洪茂椿院士主持。

刘忠范院士作了题为“石墨烯及其杂化材料:从控制生长到能带工程”的专题报告。石墨烯是理想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超高频场效应晶体管,是继碳纳米管后又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新型电子学材料,也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的理想模型材料。报告主要介绍了刘忠范院士自2008年启动石墨烯研究以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在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研究方面,通过对表面催化生长基元步骤的设计与控制,实现对石墨烯及其杂化材料的结构和层数的有效调控;此外,刘忠范院士开拓了“石墨烯的光化学能带工程”方法,利用光化学过程产生的高活性自由基,实现了石墨烯的高效光化学修饰和能带调控。

杨学明院士作了题为“化学共振态反应动力学”的专题报告。反应共振态是化学领域长期以来备受瞩目的研究课题,而F+H2反应是共振态动力学研究最为重要的体系。杨学明院士通过在光谱精度上对F+HD反应的共振现象进行实验研究, 发现这一反应的全量子态分辨的散射图像随碰撞能量而快速变化,而这一变化是由于单个反应共振态所引起的。这一系列性研究工作解决了氟加氢这一典型反应中动力学共振的科学难题,使得我们对化学反应共振现象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杨学明院士还介绍了利用里德堡态氘原子飞行时间谱技术对F+HD(j=0)—>HF+D反应进行交叉分子束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新成果。

在北京大学分会场,报告会由周其凤院士主持。

李亚栋院士作了题为“金属纳米催化”的专题报告。金属纳米材料作为常见的催化材料,其结构与催化性能的相关性备受关注。报告介绍了李亚栋院士在合成金属纳米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优化材料的组成以及暴露在表面的原子种类、位置与比例,发展了一种双(多)金属纳米晶合成方法,为实现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调控、减少贵金属用量、发现新催化剂、新反应,揭示催化反应过程的奥秘奠定了基础。另外,报告中还介绍了李亚栋院士在金属(合金)单质有机催化反应探索方面也取得的一些新进展,如发现了系列金属(合金)纳米晶可以在室温、常压下活化氧分子;实现了系列若干重要化合物中N-H、C-H的活化、脱氢偶联反应等。

田禾院士作了题为“二噻吩乙烯多功能光致变色分子开关”的专题报告。光致变色材料尤其是二噻吩乙烯类材料作为理想的光控材料在一些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报告中介绍了田禾院士近几年在二噻吩乙烯类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光致变色分子开关在多址分子存储与分子逻辑门领域的应用;具有离子识别能力的光致变色开关;光控自组装体系;具有门控光致变色性质的二噻吩乙烯类化合物;具有光致变色的多级分子机器;光致变色分子开关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具有新型烯桥的二噻吩乙烯类化合物和光致变色界面材料等内容。同时,报告中还探讨了当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在清华大学分会场,报告会由费维扬院士主持。

严纯华院士首先作了题为“铈基纳米及介孔材料的控制合成及性质”的专题报告。铈是稀土资源中的最主要成分,铈基材料在催化、发光、陶瓷等功能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报告主要介绍了严纯华院士在铈基纳米及介孔材料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严纯华院士的课题组通过水热法、前躯体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结合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形貌和晶面可控的铈基纳米材料,以及孔径和表面可调的铈基介孔材料,研究了相关材料的贵金属纳米晶的担载和稳定方法。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和介孔铈基材料的催化性质不仅与其尺寸和表面积有关,还与其暴露镜面、结构应力,以及贵金属担载状态密切相关。

赵进才院士作了题为“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及其机理研究”的专题报告。低浓度、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卤代物、染料、农药、抗生素药物等)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发展有效的针对这类污染物的控制技术与原理已成为国内外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报告主要介绍了赵进才院士的课题组在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以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发现了染料污染物的宽带隙半导体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机理;发现了光催化反应中氧原子转移途径,揭示了分子氧在光催化中的作用;利用铁配合物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并揭示了铁物种参与的重要环境光化学过程。

报告会还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了交流,与会院士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师生对报告内容给予很大的关注,并对有些问题展开了简短的讨论。

这次由化学部2011年新当选院士分别到京区研究所及大学与科研人员互动交流的学术活动。既加深了学部对新院士工作的了解,促进学部和谐和学术交流,又体现了学部在学科中的引领作用,对于培养化学人才,增强学部学术活力有重要意义。

洪茂椿院士主持报告会

刘忠范院士作报告

杨学明院士作报告

周其凤院士主持报告会

李亚栋院士作报告

田禾院士作报告

费维扬院士主持报告会

严纯华院士作报告

赵进才院士作报告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