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访谈·视点

刘卫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当代科学家责任

2017-05-22 科学网 王佳雯
【字体:

语音播报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胜利召开,中科院相关院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也得到了凸显。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及其团队所从事的“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工作也是其中之一。

  刘卫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一带一路”建设应科学有序地进行,这其中包括运输通道的规划、建设节点的选择、空间方案、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工作。而这些便是刘卫东团队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所做的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研究工作重点是解决‘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布局、交通通道、贸易往来、海外投资、风险防控、人文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刘卫东介绍说。

  刘卫东告诉记者,当下对“一带一路”的理论研究已经滞后于实践,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而言,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深入。

  “首先,正规学术话语体系还不完善,有一些解读不是很正确。”刘卫东一直致力于建立较为完整的学术话语体系,为“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打造理论框架。

  在刘卫东的研究当中,“包容性全球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但由于学术话语体系的不完善,公众对“一带一路”产生了很多有偏差的认识,如认为“一带一路”是重建历史时期的国际贸易路线、是区域发展战略、是单向的“走出去”等。

  在刘卫东看来,上述对“一带一路”的狭隘认识,会制约“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也是他强调打造学术话语体系的原因所在。

  此外,刘卫东也强调,对沿线国家了解不够也是当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他建议中科院科学家应加强相关国家的国别研究。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所在。

  “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这些问题,科学家仍在努力,但距离实践需求还差得很远。”刘卫东说。

  令刘卫东高兴的是,他带领团队所做的相关研究,许多思想得到了政府的采纳,这让他感到了强烈的使命感。

  “能够参与国家这么大的战略决策的制定,感到很幸运,也很有历史使命感。”刘卫东说,以前科学家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即可,但如今的科学家需要有全球视野来解决问题、看待问题。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