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访谈·视点

万劲波:重提“比学赶帮超”的现实意义

2015-08-24 中国科学报
【字体:

语音播报

  今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反复强调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当前,主要国家都在努力谋划提高装备制造的创新竞争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重提“比学赶帮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学赶帮超”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能够较快地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靠的就是独立自主的“制度自信”和“比学赶帮超”的实干精神。

  “比学赶帮超”不仅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目标管理”“标杆管理”“精益管理”“创新管理”等思想方法,更融合了东方文化中的“独立自主”“互利多赢”“自强不息”等精神内核。

  工业战线的“中国梦”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国在全球经济科技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加快发展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掌控产业主导权,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成为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成为企业的生存之基,品牌成为企业的生命之魂,引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通过“领先企业”带动,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西方文化过分强调竞争和市场的作用,存在盲目性、掠夺性等弊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沿着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去改,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和竞争的掠夺性,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比如,“以人为本”“劳模精神”“比学赶帮超”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方面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实质可以用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成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概括。“各美其美”是自尊自信的基础,包括比、学、赶。比,就是目标意识,同标杆比,同自己比,同过去比,总结经验教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就是方向意识,“见贤思齐”,向标杆学,向历史学,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国家要上进,民族要上进,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赶,就是效率意识,在既定的时间达到理想的目标水平,“止于至善”,实现“各美其美”的目标。“成人之美、美美与共”是“天下大同”的基础。帮,就是合作意识,就是要“成人之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特别是帮助弱势群体、落后地区加快发展;超,就是榜样意识,要努力超越标杆,超越自我,以义为利,实现新的跨越,进而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8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个省份上半年GDP数据,东北三省上半年GDP增速排名倒数,这凸显出东北这个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当前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年初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提出了做好加减乘除的要求: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7月份他在东北调研座谈时提出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

  创新主体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在于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依靠各地方“你追我赶”、竞相迸发的内生发展动力和竞争活力。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再过5年,就是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弘扬“比学赶帮超”精神,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创业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在国际产能合作和创新竞争中,也要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形成“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有利局面。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