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访谈·视点

杨卫:“五个抓手”全面助力基础研究

2015-04-27 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
【字体:

语音播报

杨卫

  我国基础研究正呈现“数量发展与质量攀升相同步、研究型大学与中科院发展相同步、国内发展与国际融合相同步”的发展态势,正是这“三个同步”促使了中国基础研究的动力发展。展望未来,“应该通过‘钱、人、制、器、泉’五个抓手全面发展基础研究”。

  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中,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前召开的“加强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香山科学会议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我国基础研究正呈现“数量发展与质量攀升相同步、研究型大学与中科院发展相同步、国内发展与国际融合相同步”的发展态势,正是这“三个同步”促使了中国基础研究的动力发展。展望未来,“应该通过‘钱、人、制、器、泉’五个抓手全面发展基础研究”。

  “第一个抓手就是经费,没有投入就没有基础研究。”杨卫指出,未来应该在三个方面努力增加投入。首先是抓总量,力争到2020年基础研究投入强度能够达到R&D的10%,“如果10%达不到,能占到8%也行”。其次是调结构,现在对基础研究资助力度最大的是中央民口的财政经费,科学家们应该呼吁增加对这一块的投入,同时要撬动地方、企业和国防投入的一部分用于基础研究。再次“就是从我们自身来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前的设备投入应该说这几年还是上升比较快的,未来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突出对人的创造活力的有效投入,在项目数量上要基本保持稳定。”杨卫指出。

  在“人”的层面,杨卫表示,原创思想蕴藏在人的头脑中,要完善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就是说,人才计划要形成特色体系,“我们并不希望固化人才的阶梯,不能人才也搞成跟什么科级、处级、局级、部级这种行政级别式的阶梯,可以考虑按照年龄段、地域特色、行业特色来划分”。其次,人才的计划要进行统一的梳理,不要搞九龙治水,尤其是对运行比较好的项目应该进一步加强支持。此外,对人才要多支持,少宣传。“不要赋予人才无限的责任,最不能搞的就是诺奖工程。我们前一段到斯德哥尔摩专门进行一次讨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委员会告诫我们,看到哪些年轻人有出色的可以悄悄给他们一点资助,但千万别宣传,一宣传大家都拥过来,搞不成研究”。

  在“制”的层面,杨卫指出,对基础研究的评价体系应该主客观相结合,专家的选择要专业对口、去人情化,并有责任管理。此外,尤其要处理好专家评审、政府奖励等“中期评价”和市场评价、时间考验等“终极评价”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推进评价体系的渐进式演进。我们的评价也不能一刀切,要建立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演进型评价体系。”

  在“器”的层面,杨卫指出,科学仪器的创新非常重要,要加强仪器研制,打造创新利器。

  在“泉”的层面,杨卫表示,科学家之间交流的平台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建设实体或虚拟的创新交流机制与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形成创新的发源地。

  杨卫最后也介绍了基金委在2014年的几项重点工作。首先要统筹科学基金的资助计划,要控制项目数量,确保项目质量;推动直接经费、间接经费的管理改革。其次,要适时启动若干科学中心的支持。第三,要完善科学基金的人才资助体系,让优青群体的资助强度与杰青资助的强度相协调。第四,要全面推行专家的辅助指派,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开始在线申报。此外,还要探讨一体双能的组织与人事制度的改革,要组织数个重大科学目标引导的基础研究项目群,进行前瞻部署。

  “在我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基础研究要实现‘持续动力发展’,需要全面统筹、前瞻谋划。要绘制一张长期愿景可想象、近期任务可规划,能够一以贯之的基础研究发展蓝图,必须准确估计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状况与前景,从总量并行到贡献并行,再到源头并行循序实现基础研究的赶超,尤其要以新的视角来分类推进基础研究。”杨卫表示。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