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2020绿色化工国际论坛暨材料化学与绿色合成工艺国际研讨会召开

2020-10-20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10月15日至17日,2020绿色化工国际论坛暨材料化学与绿色合成工艺国际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本届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承办。本届论坛以“绿色化工 创新材料”为主题,围绕新时代国际化工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针对绿色化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展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战略性与前瞻性研讨,从战略层面探讨了绿色化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为推动我国化工产业总体发展,加快化工产业结构改革和高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陈建峰、谭天伟和钱锋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开幕式上,宁波市委副书记宋越舜表示本次论坛对于宁波集聚顶尖智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宁波市副市长陈炳荣作了宁波绿色石化产业推介报告,表示石化产业是宁波的支柱产业,目前宁波正在通过加快重点细分领域发展、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强化重大项目引进建设等措施加快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希望专家帮助宁波招商引智,为宁波的绿色发展、智能发展给予更多指导。陈建峰表示,希望本次论坛能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化工与材料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从战略层面为化工与材料的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宁波材料所所长黄政仁简要介绍了宁波材料所的使命定位以及十几年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主题报告会环节,钱锋在题为“人机共融石化工业智能系统——人工智能赋能石化制造”的报告中从企业全流程生产、管理以及供应链优化出发,探讨了推进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模式创新与变革,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石化制造的八个具体特征和四大重点方向,对未来石化制造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中科院院士丁奎岭在题为“基于CO2为原料的甲醇和DMF制备从分子催化剂设计到工程化实现”的报告中提出二氧化碳将成为21世纪除化石燃料以外最重要的碳资源,介绍了全新的从二氧化碳到甲醇、同时联产乙二醇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实现的以二氧化碳、氢气和二甲胺为原料的二甲基甲酰胺(DMF)合成及其千吨级的工程化示范,以及工艺包设计和工业应用推进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在题为“微合金化铝铒合金”的报告中介绍了铝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铒(Er)的微合金化技术以及含铒商用铝合金的开发和应用,表示铝合金中铒元素的微量添加能够细化晶粒、提高强度、抑制再结晶、改善耐腐蚀性,复合添加铒元素和其他中间元素例如锆(Zr)元素,能够在铝合金中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更加高效提升铝合金的综合性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在题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材料的创新发展与思考”中提出新能源产业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并呈现出数字引领、性能提升、多元延伸、智能升级、绿色发展的特征,需要通过创新双循环、产业双循环、供应链双循环,持续强化我国新能源材料竞争优势。

  中科院院士马大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徐政和,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化学工程与工艺亚太研发中心全球副总裁Bernd Sachweh,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张立群,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杨为民,宁波材料所研究员王立平分别做了题为“铜/草酰二胺催化的偶联反应”、“非常规石油绿色生产的需求和策略”、“可持续性是现代化工创新的驱动力”、“绿色橡胶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原料多元化的乙苯绿色生产技术”、“二维片层材料调控的新型海洋重防腐涂料界面设计与工程应用”的报告。

  分会场上,与会专家围绕“绿色化工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与绿色合成工艺”两个主题进行研讨,并在会后开展了产智对接和个性化对接考察活动。

  国内外绿色化工相关领域的20余位院士以及300余位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参加了上述活动。

会议现场330

打印 责任编辑:江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