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专刊上线

2020-02-13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由《雷达学报》组织的“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专刊第一期上线。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系列专刊共出版三期,以纪念我国获取首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四十周年,总结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的最新进展,促进和引导我国SAR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专刊涵盖了SAR领域的大部分研究方向如成像理论方面的基于稀疏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理论的SAR成像机理;成像体制方面的高分宽幅SAR、干涉/三维SAR、全/简缩极化SAR、多角度SAR、外辐射源成像等;信号处理方面的高分辨率SAR成像、分布式SAR成像、微型SAR成像、先进波形SAR成像、SAR抗干扰成像等;实际应用方面的SAR目标检测、图像解译、生物量反演、地形测绘、基础设施和地质灾害监测等。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邓云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杨建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春升、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龙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邢孟道担任专刊主编。《雷达学报》主编、空天院院长吴一戎为专刊致辞。

  S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遥感设备,其成像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的限制,具有高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观测目标或场景的能力。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SAR逐步成为对地观测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普遍应用。1979年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现空天院)获取了国内首批SAR图像,标志着我国SAR系统研制成功。四十年来,我国SAR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链接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地面光学成像设备

打印 责任编辑:江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