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海星6000”完成首次科考应用

2018-10-30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video:20181027“海星6000”深海科考型缆控水下机器人:首次完成9个潜次综合科考任务]

  10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海洋先导专项支持下,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联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的“深海科考型ROV系统”,即“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该航次取得了丰富的环境样品和数据资料,最大下潜深度突破6000米,再创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潜最深纪录。

  “海星6000”是我国首台成功自主研制的6000米ROV装备,在历时两年半的研制过程中,突破了超长铠装缆的实时状态监控与安全管理、自适应电压补偿的长距离中频高压电能传输、近海底高精度悬停定位等多项关键技术,可近海底长期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探测和深海矿产资源调查等深海科考工作,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在2017年9月开展的试验航次中,“海星6000”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611米,创下当时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潜最深纪录,重点验证了系统本身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为后续的科考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科考航次针对科学目标设计,由沈阳自动化所组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同济大学等单位冷泉宏生物、深海微生物及深海地质等领域科学家参与。航次于10月1日启航,历时26天。

  本航次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6000米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平台和应用技术迈上了新台阶,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开展6000米深海科考的能力,助力我国深海科学研究。 

 

  深海科考型ROV入水

 

ROV对着陆器进行移位

 

ROV携带拉曼光谱仪对水合物进行原位探测

 

ROV在6000米海底插国旗

 

采集海底岩石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