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科学史所董光璧在第四届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高层论坛作报告

2017-06-17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616日,中国核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举办“第四届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高层论坛暨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中国科学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6916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一星”纪念地政府部门、社团组织(中国核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新闻媒体及企业特邀代表参加了论坛和座谈会。 

  “两弹一星”功臣、曾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吕敏等9位专家作大会学术报告,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董光璧作“继往开来——论‘两弹一星’工程的启示”报告。 

  五十年前的19676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进行了首次氢弹爆炸试验,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试验成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立即发贺电,祝贺这一伟大成就,向干部、工人、科学家、解放军指战员表示慰问。贺电指出:这次试验在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在军事上使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氢弹试验成功在国际上也引起巨大反响,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已进入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 

  董光璧在报告中强调,“两弹一星”工程是中国科学事业史上“英雄年代”的标志。它不仅实现了预定的军备战略目标,而且通过“军转民”生长出两个新兴的产业群——核工业和航天工业。这些产业技术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微观实验装置和空间实验环境。 

  董光璧认为,其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其他大工程,都不能与“两弹一星”工程媲美,中国人民期盼一个更伟大的工程。我们纪念氢弹试爆成功50年,就是要思考如何“继往开来”,把中国的科学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在“两弹一星”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超越先贤的大科学工程,是当代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历史使命 

打印 责任编辑:陈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