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第十二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等活动举办

2017-03-20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激光杂志社举办多场光学前沿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光学前沿——第十二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2016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发布会、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及光电行业品牌展示及专场招聘会。此次光学前沿品牌活动,汇聚了众多国内外光电学者,与会人员思想碰撞、互动热烈。

  聚“力”凝“智” 打造会议品牌魅力

  3月13日至15日,光学前沿——第十二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如期举行。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主编范滇元,上海光机所副所长陈卫标分别致辞。

  开幕式之后,范滇元、台湾大学教授杨志忠、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姜会林、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洪明辉作大会特邀报告,分别从高功率激光、表面等离子体、先进制造业中的激光应用、空间目标光学四个研究领域报告了最新进展,报告内容引人入胜,深受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在分会场报告中,光学领域专家学者就激光物理与技术,先进全固态激光器及新型激光器,先进激光材料、薄膜及元器件等专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100余位光学领域一线专家应邀在会上报告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会场气氛热烈。另外,会议还评选出10篇优秀张贴报告。

  本届会议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联合主办,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协办。会议得到广大中外光学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投稿37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400余名光学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参会。

  在为期3天的学术报告中,借助会议平台,与会学者了解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成果,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互动中学习发展。

  以“心”求“新” 彰显品牌活动特色

  3月14日晚,2016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发布会举行,中国科技大学陆朝阳课题组、北京大学赵清课题组、东南大学崔铁军课题组等20项研究成果获此殊荣。中科院院士祝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中国激光杂志社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蕾等向获奖代表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2016年,中国光学领域涌现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评选活动为这些科研成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一评选活动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光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是我国光学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知名评选活动,评选结果获得光学专家的广泛认可。

  “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评选活动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发起,旨在介绍国内科研人员在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与光学相关的具有重要学术、应用价值的论文,促进光学成果的传播。

  授“业”解“惑” 提升培训软实力

  3月13日晚,中国激光杂志社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中国激光》常务编委、清华大学教授钟敏霖同中国激光杂志社编辑一起,为大家传授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并就期刊的录用、评审情况进行了说明与交流。

  在报告中,钟敏霖简要介绍了《中国激光》期刊的出版情况和特色,并从《中国激光》的视角着重介绍了期刊录用与评审的流程。他还从科学家的角度教授科研人员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成论文,又从审稿专家和终审编委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什么样的文章容易被录用。

  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中心主任殷建芳围绕“如何让编辑喜欢你的论文”为中心,以“赏心悦目的稿件”和“让编辑觉得棘手的稿件”作对比,列举了科技稿件写作的注意事项,并从论文写作的角度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投稿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次读者见面会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会场内座无虚席。多名读者表示此次培训对自己在论文写作方面启发很大。

  创“优”会“友” 续写展台新风尚

  中国激光杂志社携手中国光学期刊联盟的所有期刊亮相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中国激光》、《光学学报》、Chinese Optics Letters、Photonics Research等期刊向现场观众全面展示了期刊集群化发展和数字化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在去年展会上备受关注的光电汇,再次以新面貌参展,《光学前沿:激光加工技术及应用》一书在展会中一经推出,反响热烈。

  本届会议期间首次举办了光学领域专场招聘会,光电汇携手48家光学公司、高校及科研机构汇聚于此,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职业选择。同时,5家光电机构在会场外进行了产品展示。现场吸引了众多与会代表前来招聘、问询。

会议现场

打印 责任编辑:陈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