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一号”退役

2016-05-24 海洋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青岛光荣退役,这艘服役36年的功勋科考船将无偿捐赠给西海岸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区,改造成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洋科技人才实训基地,继续为我国海洋科教事业发挥余热。海洋所及西海岸国家级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区相关人员参加退役活动。

  1980年,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专业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一号”的诞生,在当时对于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还处于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过渡期,当时的海洋科考船很少,并且大多都是通过改造而成,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科学考察和海洋探测的具体需要。现任“科学一号”船长隋以勇回忆道,“新中国第一艘科考船叫做‘金星’号,当时那条船是根据退役军舰改装的,不是海洋科考的专业船只。而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参与海上科学考察的都是一些小船,大多几百吨,最大的可能也只有千吨级。当第一艘专门为海洋科考而设计建造的3000吨级‘科学一号’出现时,在当时的“海洋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当时最先进的科考船之一。”

  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海洋能力建设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科学一号”考察船配备了先进的海洋调查仪器以及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可进行地质、地球物理、气象、化学、生物和环境保护等综合调查。在一定程度上,“科学一号”代表了我国当时海洋科考的探索能力。

  最远曾到达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科学一号”,自1980年建造以来,一直是我国海洋科学考察的主力船,航行轨迹遍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等海域,曾两次穿越赤道,总航程60余万海里。

  “科学一号”考察船在国家“八五”至“十二五”期间,多次承担国家“863”、“973”、国家攻关、国家攀登、国家重点、国际合作、国防科技以及国家科委、中科院等众多的考察项目,曾两渡赤道,多次远征西太平洋,采集了数以万计的科研数据,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远航太平洋的考察中,科学家发现了“棉兰老潜流”,改变了有关太平洋西边界流动力学结构的传统认识,对海洋经向热量输送、平衡和气候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陆架考察中,发现了中尺度涡“东海冷涡”,推进了中国陆架环流的研究。

  “科学一号”考察船服役36年来,逐步培养出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专业海洋科学考察队伍,作为科研支撑体系的一部分,“科学一号”以服务海洋科技为宗旨,勇于进取、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在科学考察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的海洋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驰骋大洋与科学家并肩作战的海洋科考“先锋”,到即将对外开放、成为海洋教育“传播者”,“科学一号”的航行轨迹折射出我国海洋科学发展历程。如今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作为海洋调查领域的一道“分水岭”,“科学一号”的退役在为其近百个航次的征程画上句号的同时,也预示了新时代已然悄然来临。

  随着我国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服役,“科学一号”即将退出海洋科学考察的历史舞台,改造成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洋科技人才实训基地,继续为我国海洋科教事业发挥余热。

  届时,“科学一号”将以实物、展板、模型、电子化影像、声光、内部网络动态展示、人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打造成为青少年提升海洋意识、学习海洋知识、了解海洋科考的科普教育基地。同时,“科学一号”还将作为海洋科技人才实训基地,成为海洋和船舶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平台,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海洋科技人才。

“科学一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活动现场

打印 责任编辑:麻晓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