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海上丝绸之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在三亚召开

2015-11-26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1125日,“海上丝绸之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幕。此次大会以“空间观测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市政府主办,遥感地球所、中科院院士郭华东、三亚市市长吴岩峻任大会主席。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菲律宾、斯里兰卡、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英国等28个国家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郭华东首先致辞,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促进中国和东盟以及其他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可以提升相关国家在海洋经济、气候变化、生态保护、遗产保护、防灾减灾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共同发展。他强调,对地观测技术在应对自然资源枯竭、粮食安全、能源短缺、环境退化、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城市规划、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会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一带一路”规划和整体布局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亚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岳进在致辞中表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三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三亚正在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空间对地观测等高新技术方面,积极支持构建空间大数据联盟,发展遥感信息产业,打造综合性空间信息技术基地。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力促进三亚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三亚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作用。 

  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指出,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东盟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与我国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谋划空间科技助力“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国际空间对地观测领域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合作和共赢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地球观测领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他强调,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认知对象的优势,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期布局和宏观规划意义重大,对于从国家角度进行资源与环境格局的空间认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主任Jon Hutton在致辞中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区域环境监测的重要机构之一,一直致力于研究环境稳定性。对地观测技术在监测与缓和环境问题方面,是重要的技术和手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愿意加强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与遥感地球所的交流合作。 

  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副主席Milan Konecny、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印尼遥感学会主席Dewayany Sutrisno、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种润之分别致辞,强调了对地观测技术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此次会议将促进专家学者加强在对地观测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多边合作。 

  开幕式讲话后,3位学者应邀作大会特邀报告。 

  郭华东作题为“对地观测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并阐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内涵。他在介绍中国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时,指出对地观测技术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多尺度海洋遥感监测与模拟、灾害监测、城市扩张、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监测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他建议可以通过对地观测技术监测港口城市、海岸带以及海洋等;利用对地观测技术研究水资源竞争模式、农业结构和发展机遇的空间模式、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化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古代文化以及自然遗产时空分布等方面;在空间信息技术方面采用虚拟地面站、北斗导航系统以及数据处理技术;提出地球大数据计划建议,建立数据共享系统与平台;建立地球大数据联盟等五个方面实现对地观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斯里兰卡亚瑟·克拉克现代技术研究所所长Sanath Panawennage以“空间观测海上丝绸丝绸之路探索”为主题作报告,介绍了斯里兰卡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用,以及与中国建立的紧密合作关系,重点介绍了遥感考古在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亮点和空间技术应用国际合作情况。Dewayany Sutrisno作题为“利用遥感技术跟踪海上经济”的报告,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对地观测技术在海上运输、非法捕鱼、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价值评估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遥感技术在非法捕鱼监测与经济价值评估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了印度尼西亚未来的卫星发展计划。 

  大会为期三天。会议期间,将组织9个大会特邀报告、6场分会专题报告、2场圆桌会议、1场专题讨论会。议题内容涵盖数字地球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对地观测与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对地观测与资源环境监测和评估、对地观测与港口和港口城市发展、空间技术在降低灾害风险中的应用、对地观测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等。 

打印 责任编辑:陈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