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15.39万尾滇池金线鲃放归高原明珠滇池

2015-09-08 昆明动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9月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学科组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的监督和五华区公证处的公证下,将15.39万尾国家II级保护动物滇池金线鲃苗种在观音山滇池湖体放归滇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滇池是清澈的,它的周围遍布龙潭和溪流。这些龙潭和溪流内的水与湖体水相互吐纳吸收,而整个滇池内四周也布满了水草等沉水植物。滇池形成的良好的水体系统,成为土著生物们的天堂。所以,滇池金线鲃选择了连通龙潭且流经滇池的溪流作为自己的栖息地。滇池金线鲃以小鱼及甲壳类为主食,优游自在地生活着。当时,滇池金线鲃的产量也颇丰。它们冬季在洞穴中越冬,到早春之季繁殖,离开穴居之地,通过溪流进入滇池,春夏秋之季在滇池温暖的湖泊中生活。滇池金线鲃可以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寿星”了,它与滇池共生。据现有地质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显示,滇池形成于320万年前,而在滇池形成之时,与其共生长的金线鲃也出现了,所以,人们都称金线鲃为“滇池古董”。这也是金线鲃的神秘之处。几百年前,徐霞客来到昆明,游历滇池时,在《徐霞客游记·游太华山记》中这样记述滇池金线鲃:“鱼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一缕如线,为滇池珍味。”

  2009年开始实施滇池金线鲃人工增殖放流,昆明动物研究所先后10余次放流滇池流域滇池金线鲃鱼苗180余万尾。通过对滇池金线鲃耳石的茜素红及茜素红络合物标志放流种群监测发现,放流个体可以在滇池劣IV 类水质中生存,而能否在滇池湖体中实现自我繁衍,仍有待后续监测。以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为契机,提出的“海菜花—滇池金线鲃—背角无齿蚌”立体湿地恢复模式,强调湿地恢复土著物种的重要性,已在国际上得到较好反响。通过滇池金线鲃旗舰种的作用,唤起了滇池沿岸居民保护滇池水生生态意识,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对促进云南渔业发展,发挥地方特色,发展地方经济等均具重大现实意义。

打印 责任编辑:陈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