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院士建议
过增元院士:建立三维创新评价体系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陈欢欢 发布时间:2011-07-07 【字号: 小  中  大   

我国的原始创新不足已是共识,但在各种科技项目申请或成果验收报告中,类似“重大创新”、“填补空白”、“国际一流”等词汇屡见不鲜。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创新?能否对创新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过增元日前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一套三维创新评价方法和指标,可半定量地衡量创新程度。

按照目前的主流分析方法,创新主要分为引进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三类。“只通过分类我个人觉得不够,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科技工作的创新程度和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过增元认为在分类之外,还应刻从创新的层次来衡量科技创新的程度。

第一个层次是某个具体问题的创新,第二个层次是研究方向和路线创新,最高层次是整个研究领域的创新。创新的性质分为改进型、填补空白型和颠覆型。由此,可建立一个三维评价方法和指标,来判断研究项目或研究成果的创新程度。

若将这个三维评价系统落实到坐标轴上,类型、层次、性质分别为X、Y、Z轴,每条轴上分为3个档次,最高3分。如在类型(X)轴上,引进创新1分、集成创新2分,原始创新3分,在层次(Y)轴上,问题创新1分、方向创新2分、领域创新3分,在性质(Z)轴上,改进创新1分,填空创新2分,颠覆创新3分。如果对某个项目的创新性很难确定处在某个档次,也可取两个档次的中间值,如1.5分,2.5分等。

根据这个方法,某一创新成果按照分类落在这个坐标系内,其创新分=xx+yy+zz,最高分为27分,可以定义创新指数=创新分/27,创新指数的最大值为1.0。

通过该方法能基本反映创新水平,创新指数小于0.33的为初等创新,在0.33和0.67之间的为中等创新,在0.67和1之间的属于重大创新。

“当然,一个项目的创新程度很难用分数来定量判断,例如创新指数0.5不一定比0.4好,但肯定比0.2的创新程度高。”过增元表示,该评价方法虽然不能完全定量地评价创新程度,但至少提出了一个半定量的标准,能够更为准确、客观地反映一项科研成果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有领域创新的不多,颠覆型创新的也很少,因此按这个方法衡量属于重大创新的并不多,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过增元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