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工作动态
朱作言院士在版纳园讲授中国科学研究发展状况
  文章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发布时间:2012-12-05 【字号: 小  中  大   

朱作言院士作报告

12月1日至2日,朱作言院士在中科院院士工作局与昆明分院相关工作人员陪同下访问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版纳园副主任李庆军和办公室主任黄加元热情接待了朱作言一行。12月1日下午,在办公室主任黄加元陪同下,朱作言一行参观了名人名树园,蔡希陶雕像、百花园、棕榈园等景区,并了解了版纳园近两年的发展与变化。

朱作言是细胞及发育生物学家,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弟子,现为国家基金委评委、《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曾于2010年3月24日访问版纳园,并作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期刊”的专题报告。12月2日上午,朱作言再次受邀为版纳园全体职工与学生作了“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状况分析—从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说起”的报告。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家授予了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和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两人分别在在诱导干细胞iPC和细胞核重新编程领域获得巨大进展而获奖。据朱作言介绍,中国已故生物学家童第周的工作与约翰-戈登的十分相似。1963年,童第周先生在科学通报发表的《鲤鱼细胞核和鲫鱼细胞质配合而成的核质杂种鱼》一文,结果与约翰-戈登利用爪蟾肠上皮细胞移植到同种去核卵,获得了性成熟的爪蟾的原理基本一样。可惜童老历经多次政治运动,早已去世,但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的时代,工作水平完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很值得中国科研工作者反思和学习。

对比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奖与童第周的工作,朱作言结合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讨论了新中国的科学研究,并对近30年中国科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朱作言说,中国近代虽然条件艰苦,但诞生了一大批利国利民的高水平研究,如两弹一星、青藏高原、青蒿素、人工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猜想,还有版纳园的橡胶引种育种等。近30年来,中国科学更是迎来了全所未有的新局面,科技论文数量激增,SCI数量已达世界第二;科研队伍也不断壮大,科技人员达5700万人,研究与发展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的科研经费更是达到8687亿元,年均增长19.2%,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同时,朱作言也坦言,中国科学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两头在外”的仪器在外,文章标准在外;中国科学总体跟踪接轨主导,鲜有如竺可桢、李四光那样的独立学派;PI追逐热门,缺少源头创新,或“不接地气” (包括很多农业院校);青年研究人员受“影响因子驱动”,忽视科学问题等等。朱作言总结说,现阶段诺贝尔奖成了全社会的追求,但也别把诺奖看得很神秘,诺奖是开创新概念和新领域的研究,是科学的历史突破,并非天才专利,同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我们坚持百折不挠的实践,诺奖是对自信执着诚实开放的。

最后,朱作言以“关于庞加莱猜想的故事”结束了在版纳园的讲座。他以俄罗斯数学鬼才佩雷尔曼的传奇故事为例,讲述了杰出科研工作者的不凡精神。佩雷尔曼一生非常清贫,仅在网站上“贴了几个帖子”,便给出了庞加莱猜想的答案,最终却拒绝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朱作言院士还表示,他非常钦佩蔡希陶先生,在这么边远、窘迫的环境之下,为了自己的科学理想贡献了一生。 他说,大科学家的这些精神是非常值得向中学生传授和讲述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