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工作动态
严加安院士做客中国科大畅谈科学与艺术的共性和交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布时间:2011-06-07 【字号: 小  中  大   

6月2日下午,中国科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严加安做客中国科大论坛,作了题为“浅谈科学与艺术的共性和交融”的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叶向东主持了报告会。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严加安首先通过展示古典诗词名句和精美的书法、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图片,对老子的“大道至简”和庄子的“大美天成”等哲学和美学思想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表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继的《枫桥夜泊》、怀素的狂草、八大山人的写意山水画,都充分表达了大美天成的意境。而欧拉公式、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爱因斯坦质能等公式则彰显了大道至简的深刻内涵。

在谈到科学与艺术的共性时,严加安指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和艺术最主要的共性,是追求一种普遍性和永恒性,在创作中追求“真”和“美”。同时,创作时都需要融入智慧和情感。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除了必需的艺术功底,还需要激情,献身科学的科学家更是充满了激情,甚至是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此外,科学和艺术有共同的美学准则,如“创新性”、“境界为先,技术为次”、“和谐与简洁”等。严加安举例说,李白和杜甫同处一个时代,之所以两个人都成为伟大的诗人,就是由于他们两个人有各自的风格。李白的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是浪漫主义风格;杜甫的诗则“深沉蕴蓄,抑扬曲折”,是现实主义风格。判断一个艺术品的成就高低,主要是看它有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判断一项科学成果的价值,主要也是看它有没有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的话,肯定没有太大价值。

严加安聚焦于科学的一个门类——“数学”和艺术的一个门类——“诗歌”来进一步阐明科学与艺术的共性。他说,数学从创作理念和美学准则上更像诗歌。从事数学研究也与诗歌创作类似,如果没有对数学从宏观和整体上有所领悟,对数学缺乏美感,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文章的。数学与诗歌最大的共同点是追求简洁。诗歌力图通过最简洁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情怀,表达深邃的哲理;数学则追求在最少的条件下推出尽可能广泛和深刻的结论。诗歌中讲究文字的“对偶”或“对仗”,使意境更加优美,抒情更加感人,哲理更加深邃。在数学中,“对偶”则是在数学各个领域无处不在的数学结构和框架,也是进行科研和数学创新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谈到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时,严加安认为,这首先指的是艺术的科学化和科学的艺术化。他说:屈原的长诗《天问》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通篇以诗歌的形式用诘问语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涉及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等未知领域,凸显了诗人“众人皆醉我独醒”。诚如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所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汇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

报告结束时,严加安院士告诫在座的大学生,不要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思想修养和提高文化素质,美育与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他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创作的诗和书法作品,有根据自己从事概率论研究的体会而作的《悟道诗》:“随机非随意,概率破玄机。无序隐有序,统计解迷离。”还有寄语青年学子的赠言《七绝》:“花可重开旧日枝,人无再返少年时。劝君岁月休辜负,莫待白头醒悟迟。”

报告结束后,他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高等教育、应试教育、学术风气、人文精神等问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