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学者风采

张维纲:以优良传统打造精神支柱

2019-10-22 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字体:

语音播报

  “现在跟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期望中科院更加蒸蒸日上。”很快就要迎来中国科学院70华诞喜庆日子,作为自建院之日起就在院工作的老同志,回忆起过去数十年的奋斗岁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张维纲感触颇深。

  为振兴东北而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全国各地和国外的科技人员纷纷报名来到东北科学研究所(长春应化所前身),张维纲便是其中一员。

  “东北科学研究所招聘了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张维纲回忆道,“当年,研究所的工作条件还不是很好,但大家心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搞好研究工作,早日取得科研成果,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东北科学研究所率先开展了合成橡胶和高分子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科研积累,在国内创造了多种类型的合成橡胶研发成果。成功研制镍顺丁橡胶,并将其推广到锦州石油六厂生产,为我国解决了这一重大橡胶品种的生产供应问题;开展了稀土顺丁橡胶、稀土异戊橡胶等橡胶品种的合成研究,至今成果还在不断改进和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物化所搬迁到长春不久,与东北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长春应化所。在时任所长吴学周的领导下,长春应化所开始由工业部门的研究所向中科院研究所转变。

  “无论是科研机构调整、科研方向调整,还是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强化培训,吴学周一直以深切的关怀和无比的热情领导全所人员从事这一重大改革。”张维纲认为,长春应化所能够发展到现在,成为多学科综合化学研究所,与吴学周的高瞻远瞩和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从自力更生到科学春天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到国际上的科技封锁。在党和政府自力更生的精神号召下,长春应化所抓住国家将一些重大国防攻关和科研课题交给中国科学院的机会,及时组织主要科研力量,完成稀土元素的分离化学和稀土固体化学研究、火箭固体推进剂所需的低聚物化学和物理研究,取得了包括核燃料处理过程中一系列先进流程的科研成果,以及镍顺丁橡胶的科研成果等。

  1977年,科技人员欣逢科学的春天。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议,长春应化所派出了19人代表团赴京参加这一会议,张维纲也是代表之一。

  代表们一方面痛感“十年动乱”对科研工作的破坏和延误,使我国本已相当落后的科研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更大,另一方面在想方设法调整学科规划和今后的发展方针,采取各种措施使我国的科研工作能加速发展,缩小差距。

  “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并对中科院的‘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示衷心拥护。”张维纲说,“我也从内心深处感到科学的春天来到了,这种感觉一直存留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后来工作中的巨大推动力。”

  从科学研究到科研管理

  之后,张维纲被调入长春应化所科技处,在时任所长孙书祺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科研管理工作。

  张维纲回忆,他们加强了全所的学术领导,几次制定所的科研规划,明确了主攻方向,强调要围绕新材料、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组织多学科协作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适当开展一些基础研究。

  “我们积极向中科院及国家申请承担相关的重大攻关项目和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不断加强研究所与产业部门的横向联系,进行成果推广及协作开发研究,也不失时机在所内自行开发一些高新技术成果,建立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张维纲说。

  从1978年到1989年张维纲退休,长春应化所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高分子、无机、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多学科综合性化学研究所,建立了高分子物理、稀土化学和物理、电分析化学等三个院级开放实验室,并和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进行协作研究,成为国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大型化学研究所。

  “当前,长春应化所正在为早日实现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中心和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而努力拼搏。”张维纲深深感到,保持和发扬长春应化所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长春应化所向更高目标奋进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10-22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