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 要闻
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
——纪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宣言”签署二十周年
白春礼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2-06-21 【字号: 小  中  大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步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当发达国家经历了两个多世纪工业化,面对人口经济持续增长与资源供给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矛盾的日益加剧,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发展的理念、价值、目标和途径,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70个国际组织达成共识: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标志着人类发展模式实现了一次历史性飞跃,由此创造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个新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今年是“里约宣言”签署20周年,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也得到不断深化和丰富。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又处于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伴随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以及自身发展面临的巨大压力,我国围绕可持续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1994年,在全世界率先编制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又将“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一起确定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相继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法(1979年)、矿产资源保护法(1986年)、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上下的广泛共识。我国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加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寻求借鉴全球经验、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可持续发展

目前,人类在资源、环境、人口、贫困、健康等诸多领域都面临新的巨大挑战。实践充分证明,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未来,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共同面临的挑战。大量耗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需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开辟新的资源能源来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低消耗的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科学发展。

科技创新在支撑引领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报告(1997)中所指出的:“没有科学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多点、群发突破的态势,正在孕育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建立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智能电网、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光能高效转化与材料制备、光合作用机理与仿生材料、可再生能源稳定高效分布式利用系统、质能转化、铀钍资源的安全清洁开发利用等,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能源;通过对具有战略资源的大陆架和地球深部勘察与开发,开辟新的能源、资源来源。

实现材料与制造的绿色智能化。通过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材料制备过程的精确设计与控制、材料的全寿命成本及其控制等技术,发展先进材料;通过海量制造信息处理技术与智能制造方法、产品与制造环境的信息感知技术、机器与人相互适应的关键技术等,推进制造智能化;通过新反应介质替代技术、高效绿色催化技术、二次资源循环利用与污染控制技术等,实现制造过程的绿色化。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地球系统气候动力学模式、全球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综合监测体系等研究,提高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与应对能力;通过研究环境质量演变机制,开展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数值模拟,研制污染控制与治理等技术,改善流域和城市环境质量;通过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减缓,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等,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口健康。通过高品质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监测网络等,促进营养与食品安全;通过重大疾病的诊断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药研制、研发先进医疗装备等,促进重大疾病防治;通过低成本医疗技术、早期诊断和干预防控的新方法和新策略等,促进医疗模式变革。

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通过探索宇宙中物质、能量、生命及其运动演化规律,带动航天及相关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空间科学对我国航天高技术的重要带动作用;通过实现以勘探专用传感器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深部资源探测装备与技术、形成“攻深找盲”探矿新的理论和技术等,推动深部探测;通过研制重要深海探测装备,推动深海探测。

加快和提升信息化进程和水平。积极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推进社会信息化、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教育培训信息化,医疗保健、养老救治信息化。

支撑可持续发展管理决策的科学化。2006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是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持续开展战略研究、诊断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决策咨询等,加快贯彻落实纲要,促进规范政策法规体系,建立良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中国科学院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要有更大作为

作为最大的国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在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中肩负着重大责任,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参与了联合国《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的研究、起草工作,在我国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发布了我国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不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汶川玉树舟曲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建议;通过开发煤制乙二醇、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千伏级超导变电站工程示范等,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通过探索中国碳通量观测网络、多类生态系统碳模型、大气海洋陆面气候系统模式等,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通过宁夏沙坡头流沙治理、青藏铁路“绿色长廊”建设、新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沙尘暴起沙机制和预报等研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同时,积极参加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国际重大研究计划。目前,中国科学院正积极组织实施“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深部资源探测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面向感知中国的未来信息技术研究”等战略性先导专项,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绿色制版技术,开展青藏高原多层圈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等研究,继续在可持续发展相关重要领域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科学院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创新2020”工作,落实“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实施“一三五”发展规划,履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发展使命,不断创造一流的科技成果,不断培育一流的创新人才,不断提出支撑科学发展的新思想,勇做新科技革命的“急先锋”和“领头羊”,进一步发挥中国科技“国家队”、“火车头”作用,为促进我国及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12年6月21日第9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