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 要闻
与中科院合作的5位外国专家获2009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文章来源:国际合作局 发布时间:2010-01-13 【字号: 小  中  大   

刘延东会见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代表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与中科院合作的5位外国专家获200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这5位专家是:沈元壤教授(美国籍)、有马朗人教授(日本籍)、石·米歇尔教授(法国籍)、爱斯特·路德维希·温奈克教授(德国籍)和文森特·陈教授(美国籍)。他们都是由中科院直接推荐或中科院与相关部门联合推荐。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设立于1994年,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 1995年正式授奖。这一奖项主要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每年授奖数额不超过10个。本次共有7名外籍科学家获200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附:5位获奖专家简介

有马朗人教授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财团会长,国际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曾提出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理论,其中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理论至今仍是原子核结构理论的重要基础。于1984年和1995年两度获诺贝尔奖提名。

有马朗人先生非常关注中科院大科学工程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多次访问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应用物理所及国内有关大学和科研单位并做演讲报告。在担任日本理化所理事长期间,他对提高和培养中方青年研究人员在大科学工程方面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担任东京大学校长等职务期间,推动了日本的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与中国科技大学及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的实质性交流与广泛合作,对两国科技人员的交流和实质性项目合作的开展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有马朗人先生为促进中日两国科技界高层的往来以及两国在科技战略层面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始终坚持对华友好,积极参与各种中日民间团体活动促进中日友好,为促进中日两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以及两国友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沈元壤教授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现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致力于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学、表面科学以及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研究。是液晶非线性光学和表面非线性光学研究的开拓者,并在等离子体的光学非线性、分子多光子解离研究、原子和分子激光光谱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他学术著作丰硕,享誉国际学坛,曾获得多项国际性重要奖项。

沈元壤教授曾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初时期,就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与国内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他自1972年第一次回国后,始终关心和指导物理所的科研工作,并于上个世纪80年代被聘为物理所名誉研究员,90年代被聘任为物理所光物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他的工作推动了物理所光物理学与其交叉学科的研究,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这一学科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其间,他还与实验室和研究所有关领导研究讨论了课题组的建组及其评估等有关问题,以他的创见和眼光,共同形成了激光实验室课题调整方案,这也为后来物理所1984年作为中科院改革试点打下重要的实践基础。与此同时,由沈元壤教授倡议,在中国大陆召开的“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从1980年在青岛首次举办以来,每两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坚持了近30年,共组织召开了14届。它的特点是吸收了美国戈登会议学术传统,开展充分的讨论和交流,鼓励批评和建议。沈元壤教授每次都到会并主持讨论,深受与会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欢迎和好评。该讨论会对我国了解世界激光领域前沿动态、促进激光物理领域学科的发展,以及培养激光物理领域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石·米歇尔教授是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讲座教授,国际著名的催化科学家,曾先后任欧洲催化学会主席、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等职。石·米歇尔是界面配位化学领域的先驱者,通过对多相催化各个复杂过程中宏观与微观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为搭建分子化学与固态化学之间的桥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率先为多相催化过程创立了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为界面配位化学领域的创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石·米歇尔教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就致力于中法催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数十次在中科院多个研究所和国内许多大学讲学,兼任我国多所大学和我院多个研究所的客座教授,为我国培养许多催化专门人才,并发起中法双边催化会议。他在催化材料制备、催化表征及理论等研究方面与我院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组织了中法“环境催化”项目。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建成我院和法国科研中心之间大规模的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实验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他受聘担任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委会委员和学委会主任,指导具体研究工作,帮助布置学科发展规划,积极参与我国催化的战略研究,为我国催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斯特·路德维希·温奈克是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生物化学家,曾任德国科学基金会主席、欧盟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自1981年起,温奈克教授提出一系列富有创新的主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成组建了中德科学中心以及多个中德联合研究小组、青年科学家小组,推动开展了多个合作研究项目、联合科学考察等,为中德科技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森特·陈是等离子体理论专家,他是美国通用原子公司能源部理论与计算科学中心主任。2000年以来,他担任中美聚变合作美方协调人,促进中美合作。在他的推动下,赠送和互换设备总价值超过2.2亿元人民币,为中国近百名科研人员提供了赴美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文森特·陈长期与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