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片新闻
电脑模拟外星生命演进美将打造数百颗虚拟行星(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12-17 【字号: 小  中  大   


模拟行星上将被“播种”下原始形式的生命,看这些基础生命经过数千万年的沧桑变迁后会发展成什么形式。


    电脑模拟外星生命演进

    本报综合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 ASA )计划在电脑上创造数百个“人工合成行星”,代表在遥远的星系内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这些存在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星球将严格按照科学原理塑造,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无法预料的,没人能确定最后完成的遥远世界的模样,这正是该计划的关键所在。

    探索另类生命形式

    NASA虚拟行星实验室启动不久,全部行星系统的建造需要5年时间。整个计划起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NASA计划在10年之后发射名叫“类地行星搜索者”的飞行器,到太阳系外寻找类似地球的行星,并寻找生命存在的线索,可是,研究者对于具体该寻找什么东西却没有多少线索。

    如果明天就发射“搜索者”,科学家们只能根据地球上生命的形式编写软件,这意味着飞行器只能识别类似地球生物的生命形式。但是在广阔的宇宙中,完全可能存在人类无法预测的生命形式和活动,它们可能产生科学家想像不到的大气信号,而人类的搜索器可能对它们视而不见。

    模拟行星沧桑变迁

    模拟行星上将被“播种”下原始形式的生命,看这些基础生命经过数千万年的沧桑变迁后会发展成什么形式。其中一颗行星将以数十亿年前地球的模样为原型,再散播以地球上存在却已经处于微弱势力的微生物。

    开列大气光谱可能性清单

    虚拟实验室将创造一份可能的光谱清单,代表各种生命形式组合在其栖息的行星大气层造成的光学信号。这些结果将与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也许还包括它们的卫星)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检测虚拟模式的准确性,随时加以改善。

    整个计划基于一个重要前提——即在宇宙中,几种简单的原料就可能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比如地球和金星,科学家猜测,最初两颗星球可能都散布着数量相近的水和有机物混合体——vola tile (所谓不稳定飘浮物)。然而,地球最终成为“被海洋覆盖的绿洲”,金星却变成“沙漠地狱”。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