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视点
哈木拉提·吾甫尔:关于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之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02-28 【字号: 小  中  大   

 

学术名片

哈木拉提·吾甫尔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前苏联国家医学、科学博士。曾在德国、法国、美国等国研修。中国科协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新疆医科大学校长,我国著名的中、维、西医结合研究专家。

哈木拉提·吾甫尔是我国第一个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少数民族科学家,是新疆和我国民族医药界第一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获得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国际阿维森纳金质奖章等20多项奖励。

他编写出版中、维医专著17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7篇,SCI论文50篇。他培养出一支由6个国家、9个民族、7个学科专家教授组成的创新团队,并率领团队研发现代维药9种(国药准字),专利27项,获得新疆第一个“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党的十八大站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起点上,面对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形势,提出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外延发展偏重于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内涵式发展则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作为医学院校,有与其他高校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如何在新一轮高教发展中,围绕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办学规律,依托质量提高、内涵发展,来实现医学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内涵发展之方向:

大学精神领航学校发展

好的大学不在于其拥有的“华丽的外表”,而在于其蕴涵的“内在的精神”,大学的魅力正在于她的精神。 

何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

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前影响大学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思想和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学教育如何坚定大学的特质,坚守大学的精神,并让大学精神指引大学卓越发展之路,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

而作为医学院校,除了恪守一般的大学精神外,还必须把医学博爱、济世的精神纳入医学院校的大学精神,这应该成为医学院校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

从医学的精神根底看,医学教育要崇真、向善、求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照亮人性的美,引领社会道德前进。医学是一门需要博爱的人道职业,这种职业性质注定要求医学教育是追求真善美,体现仁爱精神的教育,因此医学院校要致力于成为传承和弘扬博爱仁爱精神的地方,办成崇真、向善、求美的地方,始终致力于“照亮人性的美”。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特别有爱心、特别好施乐助、特别有自信、特别善解人意、医德特别高尚、医术特别精湛的临床专家和大夫,引导他们尊重患者生命,尊重患者人格、尊严和权利,体现对躯体健康的关怀,对心理健康的关怀、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所以,医科院校的发展应是大学精神和医学精神共同引领下的发展,医学教育应是同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医学发展规律的教育。

内涵发展之核心:

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提高质量

2012年3月,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以部署实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提高质量为主题,吹响了新一轮提高高教质量的号角。

追求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大学的内涵发展首先要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深化专业认证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国家关于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创新管理机制, 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完善一批优势特色明显、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推进以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监测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和改革,对医学院校而言,要特别强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医学院校要更加重视临床实践教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要推进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发挥好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引领、决策和指导作用,发挥好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的督促、监测作用。加强学院(医院)层面教指委和督导委的工作,形成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学校教学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学院层面主抓教学、抓好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执行力。

三是要充分发挥教学基层组织单位——教研室的作用。提高教研室主任的选聘标准、明确教研室主任的基本权责,提高教研室主任的待遇,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过程管理、组织教研活动等方面的基础作用。继续抓好以教研室为主体的,以集体备课、试讲、培训、帮助、分析、研讨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基本建设。

四是要健全和推进以“同行评教、专家评教、学生评教、教学效果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把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各类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加大对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的奖励和资助。

内涵发展之根本:

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大写的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要旨,是大学的核心和使命。医学科学和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教育必须承载更多的教育内容,医学院校必须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认为,对医学教育和医学院校而言,要特别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德”、医学生的“责”、医学生的“能”,与此相对应,我们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德育人”、“以责育人”、“实践育人”。

一是要注重以德育人。这里医学生的德,除了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通常认为的优秀品德之外,还必须强调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学作为一种特殊职业,面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执业医师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关系到人的健康利益和生命,而人的健康和生命又是世界万物中最宝贵的。因此,执业医师在职业活动中,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要逐渐达到精良,而且面对一个个的患者还需要有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

二是要注重以责育人。这里的责,既指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也指对家庭、对事业的责任感。除此以外,还特指作为医学院校、作为医务工作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即我们说的医者当悬壶济世、普度众生。“济世”精神是对医学教育和医务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责任,它要求医务工作者怀仁爱之心,以仁术普济众生。古医中有句名言:“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即医生医治病人之疾病,但目标不止是医治疾病,而是要通过医治疾病使个体身心康泰,使群体身心康泰,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这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是对医生的期盼,也是对医学教育的要求。

三是要实践育人。大学不仅仅是传播和接受知识的地方,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教书和读书这种单一获取知识的手段,围绕知识传承,为知识而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必须得到改变,大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对医学生而言,显得更加重要。面对博大精深的医学,面对纷繁复杂的医学现象和表征,医学生更需要在掌握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与智慧的华美变身,只有如此才能编织出精美的人生画卷。

与此同时,对于大部分学科和专业来说,能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则基本上已经具备创新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对实践性强的医学来说,医学生光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似乎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娴熟掌握医学操作技能和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临床能力,而这必须通过参与医学实践教学实现。

所以,对于医学教育和医科院校而言,既要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人才培养不仅只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生存发展的真才实学,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对生存的目的、人生意义的理解,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灵活的智慧、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心中有爱、胸中有志、肩上有责,能够自觉应用医学知识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的健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内涵发展之活力:

让教师有发展得实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教育,教师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要确保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高校要持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进一步落实教授上讲台制度,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和培养一批能上好课的教师和扎根讲台的名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让其在教学上下真功夫,把精力和心血用在学生身上的教师发展好、得实惠。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同等看待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引导教师在教学上多下功夫,鼓励他们在教学研究领域出一流的成果,真正使学校涌现一批潜心教学、潜心育人的楷模。

与此同时,高校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青年教师队伍。没有青年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校的未来。一是新进青年教师要通过试讲展示,教案评比,听老教师、名师的课等过程的磨炼,才能正式走上讲台;二是通过教学竞赛、课堂教学质量评比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站好讲台、上好课,帮助他们积极提升教学能力;三是要通过实施“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青年教学骨干培养计划”、“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拓宽青年教师的舞台,为青年教师营造更大的成长空间。

最后,高校还要着力打造用好人才的微环境,关心爱护用好现有的人才。要完善引人、留人、用人的政策,积极推动本校人才与引进人才一视同仁、同台竞争、同步提高,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遴选、评价、竞争、激励与保障机制,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内涵发展之提升: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工作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原动力之一,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是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基础和决定性环节。所以,没有一流的科研,就没有一流的人才;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2012年3月,教育部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其中,部署实施《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是会议一大主题。5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在京召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同时下发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标志着以大力促进和加快推动协同创新为核心内容的“2011计划”正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协同创新是大科学时代对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根本要求。医学院校也要抓住此契机,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积极寻找、会聚国内外优质医疗科研资源,积极推动科研的整合、交流和合作。要瞄准医学科学发展前沿,面向人口与健康的主战场,围绕医药行业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以现有优势和特色学科为基础,培育一批协同创新体,在一些特高发疾病、复杂性疾病、特殊环境与健康、特殊药材、结合医学等学科的创新研究方面,实现技术突破,作出重大贡献。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和提高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引导,鼓励科研团队自觉对接国家、行业和社会需求,深入社会实践,发现新领域,承接新项目,以科技创新带动医药行业发展。

与此同时,医学院校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的力量,树立学校和医院“校院”一体的理念,形成科研的整体合力。从科学研究的功能看,作为医学院校,其基础研究需要借助医院的病源条件和临床优势,而对于附属医院来说,其学科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又需要借助医学院校基础的支撑。所以,发挥医学院校的整体优势,加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联系,建立基础与临床联合研究、共同攻关的创新机制,促进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科学研究共同提高和进步,极其重要。

最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按照“权责一致、管服并重、奖惩兼施”的原则,从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全方位的科研服务体系、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监督管理职责等方面,规范和完善学校的科研管理,以规范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实现医学院校科学研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内涵发展之推动:

解放思想深化综合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这是关于推进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式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强调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综合性、整体性、协调性,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式,对我们深化高教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医学院校的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当前,人口老龄化、环境与生态恶化、传染病传播条件改变等使得医学的发展面临困境,一些复杂性疾病即使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依然令世人束手无策。所以现代医学发展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世界医学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多年来,我国医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很多研究和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医学科技前沿高峰。我认为,不仅仅是医学,随着近年来国力的显著上升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已不仅仅是处在找到民族自尊,让自信回归的时代,而应该过渡到主动参与、主持甚至引领世界科技的时代。所以,我们的发展也许需要第二次思想解放。

其次,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定不移、不失时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跨越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的论述,并强调重视当前教育改革的综合性、整体性、协调性,医学院校如何体现和实践综合性、整体性、协调性的改革?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探索。

整体性。现在医学院校均有下属的附属医院,就是要牢固树立“校院一体、校院一盘棋”的整体观,做到“校院”有相对一致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顶层设计以及共同部署和推进,特别是涉及到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医学人才(医学生、医务人员)培养等方面,一定要强调整体,加强沟通、协同和合作,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共同提高的整体合力。

综合性。就是要兼顾改革的方方面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依法治校)、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完善、工作作风转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和优化。

协调性。医学院校和其附属医院两者之间,既有附属关系,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有共性,但也有明显的差别。要注重建立健全有效的、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既要强调医学院校的全盘的改革,有效整合学校的整体资源,又要突出发挥附属医院和学院层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兼顾附属医院业务的独立性。

总而言之,医学院校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有效整合医学院校的整体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在各方面的全面对接与合作,形成医学院校和附院高度结合、深度合作、共同提高、共赢未来的长久机制和良好氛围,推动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跨越式发展。

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曾说过:“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兴起。”如果我们忽略今天,就将失去明天,失去了明天,就没有未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已经和正在把我们推向一个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危险境地。而且,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这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惯例。所以,我们不仅要强调医学教育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发展,更应追求医学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发展;我们不仅要追求医学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发展,更要不断提高医学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医药卫生人才,才能办好人民和社会满意的医学院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