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视点
“人为因素”加速西部“水荒” 生态建设要“量水而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10-30 【字号: 小  中  大   

  “人为因素”加速西部“水荒”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8日电(记者 殷耀 刘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叶汝求和新疆 水利厅崔嘉进等专家指出,西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除气候干旱补给水减少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剧了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叶汝求介绍说,西北地区内陆供水主要靠地表水,约占供水总量的90%,但地下水开采量近年日渐增大。1986年内蒙古开采地下水为30.92亿立方米,到现在年开采量已增加了一倍。由于开采量增加且开采面集中,地下水超采严重,一些地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盆地地下水位下降了10米左右;敦煌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了27-32米,漏斗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漏斗深80-1800米。
  多年来由于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用水不当,导致上游城市、工业和灌溉分流严重,导致河水断流,湖泊萎缩甚至消失。西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新疆的艾湖水面已从上世纪50年代1200平方公里萎缩到了现在的500平方公里,博斯腾湖由于上游修建灌溉工程,导致入湖水量锐减,水面减少了120平方公里,水位降低了3.54米,青藏高原有30%以上的湖泊干化成盐湖或干盐湖。
  长期以来大水漫灌也使西部水资源浪费严重。西北地区大水漫灌农田,每公顷农田灌溉水量为1.35万立方米,个别地区高达2.25——3万立方米,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使土地大面积盐渍化,仅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四省区的盐渍化土地就达1574万公顷。此外,种植结构不当也导致了耗水增加,如新疆大面积种植棉花已不适宜,目前新疆农业用水量占国民经济用水总量的90%以上,全疆每亩棉花用水量约在700立方米以上。记者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采访时,发现当地也发展了一定规模的棉花种植,专家指出这些地区首先应保证生态用水。
  采访中专家们还告诉记者,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西部地区缺水的矛盾。由于大量围垦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水生态系统破坏,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如博斯腾湖由于上游灌区含盐退水不断入湖,使湖水变咸,仅仅10多年,博斯腾湖水矿化度上升了6倍。
  生态建设也要“量水而行”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8日电(记者 殷耀 刘军)在水荒严重的西部干旱地区,不仅生活、工业用水要注意保持当地水资源平衡,生态建设也一定要“量水而行”。
  今夏记者在阿拉善右旗腾格里沙漠边缘采访时,在一个叫“九棵树”的地方看到九棵至少生长了20多年的矮小杨树,这些矮小的“老头树”似乎告诉人们:干旱地区树木不是越茂密越好。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极度干旱的地区也在大搞“植被恢复和重建工程”,在种树种草中过分强调“茂密”,甚至不惜超采地下水来种草、种树和恢复植被工程,结果栽下的树苗成了一根根干死的“木棍”。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徐冰说,林草生长的过程是一个消耗土壤水分的过程,在降水量和土壤表层水分满足不了林草生长的干旱地区种草种树,必须依靠打井抽取深层地下水灌溉来满足林草生长需求。由于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得不到天然降水或地表水的有效补充,加之为保证林草生长而长期消耗和抽取地下水。因此,在干旱地区种草、种树,在短时期内可能表现出较好的生态建设和治理效果,但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可能会因水的极度耗损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不少专家认为干旱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要慎之又慎。中国草原协会陈佐忠、内蒙古农业大学胡春元等同志认为,干旱地区植被不是越密越好,越高大越好,单纯追求乔木比例,追求造林密度不一定能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因为沙地的水分有限。大量事实表明在干旱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特别是营造成片的乔木林,不是成片死亡,就是多年半死不活的“老头树”。

  在某些极度干旱地区大面积乔木林的营造对当地水平衡极为不利,根据科研人员观察,在科尔沁沙地营造樟子松人工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地下水位下降了2.2米。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的甘肃临泽营造梭梭固沙林,多年观察发现土壤干沙层增厚,贮水量下降。因此,有不少专家提出,降雨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不宜种树,低于200毫米的地区不宜种草。

  其实,一些重点生态治理旗县的干部和群众也认识到了干旱地区种草种树对水平衡的影响。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新街镇扎萨克昭村,农民康福厚说:“过去我们村有19眼机井,打60米就见水,现在井打得太密了,得130多米才能见水,两家人家同时抽水就受影响。照我看这打井该规划一下了,不能谁家想打就钻个窟窿下去,要不五六年水就又抽得差不多了。”

  许多生态专家和地方干部认为,干旱地区在恢复植被时,应首先考虑种树种草所恢复的植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功用。因此一定要在“增水”的基础上再考虑利用地下水恢复植被,地下水资源作为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必须考虑科学合理利用,

  一些干旱地区经过多年探索也提出了“量水而行”的办法。甘肃省水土保持局的王威同志介绍说,定西县在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中提出“林跟水走”,在植被恢复中选择耗水低的抗旱树、草种,并以水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创造条件发展蓄水和径流聚集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部地区究竟缺多少水?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8日电(记者 金卫星 殷耀)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额肯呼都格镇,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旗政府所在地。这个严重缺水的沙漠小城不得不从甘肃省金昌县引水,每吨水的引水成本高达9元,旗财政光一年水费补贴就高达80万元。为了节约用水,阿拉善右旗政府要求居民、企业尽量减少水消耗。
  记者在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区和沙漠边缘区采访,经常遇到像阿拉善右旗这样闹“水荒”的情景。2001年记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的几个以窖储水解决人畜饮水的旗县采访时,由于连年干旱无水可积,当地政府不得不组织车队送水,一些边远地区不得不花钱到远处购买生活用水。
  水资源紧缺不仅使西部许多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危及到了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许多研究水资源问题的专家介绍,西部地区目前仍有1000多万人口吃水困难没有解决。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叶汝求介绍说,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土地面积约为全国的35%,人口占全国的2.1%,水资源量为1303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4.6%。虽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5200立方米,但需要大量的水维持脆弱的生态系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受到了生态环境需水的制约。我国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内蒙古自治区每公顷土地上占有水量约为600余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近期内西部地区水资源供缺水矛盾将更加突出。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佩成、陕西省水利厅寇宗武等4位同志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西北五省区的水资源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李佩成教授告诉记者,根据综合供需预测和实地考察分析表明,西北五省区需水情况是:2010年约为896.8亿立方米,2020年约为994.4亿立方米,到2030年需水总量约为1000亿立方米。如果以现有的年可供水量790.2亿立方米来预测,那么未来几个年度西北五省区的缺水量分别为106.6、204.2和210亿立方米左右。
  李佩成教授说,应该说以上对西北地区的缺水量预测是偏小的,因为需水量未充分考虑西部大开发和再造秀美山川的全部需水量,在预测时也淡化了西北地区年季和地域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西北地区很突出。李教授所研究的仅仅是西北五省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若言及整个广袤的西部地区,水资源的缺口会更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