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报道
成都山地所科技救灾专家组初步查明
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和特征
  文章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4-23 【字号: 小  中  大   

4月22日,由科技救灾技术总指挥、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研究员带队,游勇研究员、陈晓清研究员等为骨干的科技救灾专家,克服余震、滚石和交通堵塞等不利条件,深入芦山地震震中地区,开展次生山地灾害应急考察。

考察组途径芦阳镇、龙门乡并徒步前往宝盛乡等地震极震区,沿途对地震诱发山地灾害进行考察,开展灾害数据编目、实地测量灾害基本参数,并评估灾害对抗震救灾的影响。

经调查,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以崩塌为主,主要发育于中生代沙泥岩互层及第三系砾岩地层的陡坡和陡崖上,崩塌体受层面、节理面等结构面控制,在地震动作用下发生破坏坠落。

经调查,区域构造背景为此次地震次生灾害的主控因素,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分布于峡谷段和震中附近,呈带状分布。本次地震次生灾害以小型崩塌灾害为主。但由于其主要发生在峡谷段,对沿河公路及救援生命通道影响严重。导致如从双河到龙门,龙门到宝盛,宝盛到太平多个乡镇道路中断,其中龙门乡到宝盛乡道路直至22日傍晚才打通。

余震期间崩塌和滚石非常活跃,严重影响生命通道的畅通,危机沿途救援车辆及行人安全,专家们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注意防范峡谷段滚石和坍塌,减免救援车辆受损及人员伤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