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报道
水保所专家接受央视采访谈云南旱灾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02-28 【字号: 小  中  大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穆兴民研究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及该台“新闻1+1”栏目的电话采访,就云南旱灾问题进行了访谈

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连续三年遭受大旱,已成为我国环境乃至社会问题的关注焦点之一。在采访中,穆兴民认为,西南地区旱灾的主要原因是气象干旱、涉农水利工程缺损和生态水文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他指出,缺水可分为资源性缺水、管理性缺失、污染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而云南旱灾更多的属工程性缺水。从自然条件来讲,云南其实不缺水,云南省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的4倍,水资源非常丰沛,只是由于云贵地区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地区对河流水的利用困难。近三年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更多的是由于涉农水利工程(引水、提水、灌溉等)不足,对大自然禀赋的水资源利用率低。已有工程也年久失修,加剧了气象干旱的致灾危害。

生态水文系统遭受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是由于人口密度大且片面追求经济目标,使得草地退化,天然林地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有资料表明,云南省中度水土流失面积占云南省国土面积13%,从而难以实现人们常讲的“青山常绿,碧水常流”,且导致土地干燥,池库干枯,御旱能力弱,因此一旦遭遇气象干旱,旱害常常发生。

穆兴民指出,目前,人们重视的是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失的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有些所谓的保护往往只停流在口头上或纸上,却缺少保护的实际行动。

穆兴民研究员接受采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