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际动态
英科学家提出应对化学污染的措施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5-06-28 【字号: 小  中  大   

面对突发事件,人们通常首先想到的措施就是紧急疏散,赶紧逃离危险区域。然而,这种举动也许并不明智。在最近出版的《英国化学期刊》上,科学家在一篇文章中分析了一次发生于英国的紧急事件后提出:统计结果显示,在化学空气污染事件中,指导群众就地防护可能是比疏散更好的办法,增加人们的应急知识将会减少不必要的疏散。

1999年12月的一天傍晚,英国德文郡的一家塑料工厂突发火灾,释放出多种具有高毒性的化学品和烟尘。紧急救助人员赶到后,最初采取的措施是疏散该地区的居民,他们在最初6个小时中疏散了300人。后来,在听取了紧急事件处理专家的建议后,工作人员决定让余下的800多人在家中避难。

占居民总数63%的1096位居民,在事件发生两周后接受了健康调查,其中有299人在事件发生后曾被疏散。被调查者需要描述这两周中身体出现的各种症状,包括流眼泪、眼睑肿胀、皮肤出疹、视力模糊、呕吐、皮肤烧伤以及呼吸困难等。随后,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被疏散的居民发病率是在家避难者的两倍,分别是19.7%和9.5%,两周后这个数字则分别为3.3%和1.9%。对于这个结果,研究人员桑杰?金拉解释说:“很自然,疏散时毫无规则,居民在转移到其他地方之前,一般是走出家门并逗留在大街上,因而直接暴露在了被污染的空气中。”

现有的危险空气污染紧急事件的指导方针,是推荐人们就地寻求保护,但逃离危险地点却是人的本能。金拉说:“尽管有专家的建议,全世界很多化学污染事件还是采取了疏散的办法。因为目前很多建议都是理论上的,所以紧急救助人员并不严格按指导意见去做———他们不完全相信它。现在我们有了一手的事实证据,也许它将使工作人员的观念开始转变。”

剑桥大学职业与环境医学专家彼得?巴克斯特为这篇论文配发了一篇评论。他说:“留在室内或暴露在室外的后果,还会因为建筑物的密封性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根据这一研究,就地避难比疏散更安全。”他还认为,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在冬天的深夜疏散会显得更困难。“被疏散者报告的症状是烟尘引起的身体影响和疏散引起的心理影响相结合的产物。感觉上的病态与身体上的病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金拉表示,紧闭门窗就能将化学污染物减少90%,如果再使用湿毛巾或湿报纸堵住缝隙,污染物将减少98%。当然,研究人员也表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疏散则是更好的办法。

可见,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制订的预案做得是否细致,是否适用于多种具体情况。如果平时能做好知识宣传工作,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能避免产生恐慌,更快地恢复社会秩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