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率先行动:向着世纪梦想起航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甘晓 发布时间:2014-10-31 【字号: 小  中  大   

  2013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指出,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今年,中国科学院成立65周年。从与新中国相伴而生,到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坚持追求卓越,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用智慧和血汗挺起中国科技的坚实脊梁。

  如今,率先行动计划再次吹响深化改革的号角,中科院将把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有效协同起来,把追求学术卓越与致力创新贡献紧密结合起来,向着中国梦的世纪梦想起航。

  引领国家科技体制改革

  回顾历史,作为科技国家队的中科院,每一次的改革都引领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集结数万名科研人员,为主要学科和技术领域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率先建立起我国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为落实“两弹一星”研制任务,初创时期的中科院及时“变阵”、率先改革,从而交出了“两弹一星”的骄人答卷。

  经过“文革”十年浩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向科学进军的“火车头”,中科院再次领衔学科体系的重建工作,为国家科研体制带来崭新面貌。实行基金制和合同制的研究经费制度、开放实验室、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公司等一系列创新措施,打破了“大锅饭”,将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

  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中科院人率先认识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

  1998年启动的“知识创新工程”是中科院建院以来涉及面最广、意义最为深远的科研布局调整,形成了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物质科学与新材料等9个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组建了20个由若干研究所构成的知识创新基地。

  2010年后,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的战略出发,中科院实施“创新2020”,继续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拉开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序幕,中科院自身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对国家战略需求的贡献日益增多,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大。

  2012年起,中科院提出“一三五”规划和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等一系列新举措。“一三五”规划要求各研究所围绕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以进一步凝练目标、明确重点、优化布局,突出中科院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一系列改革,中科院始终追求卓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次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铁基超导体高压研究取得新进展,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了科学家长期寻找的新粒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氢键实空间成像……“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三位一体的战略正在改革中一步步落实。

  “始终面向国家需求,始终顺应时代变化。”对于中科院65年来的每一次改革,国内一名科技史专家这样评价道。

  “率先计划”绘制蓝图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改革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科技国家队的中科院,正在积极思变,主动作为。

  2013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指出,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四个率先”,如今已是中科院人耳熟能详的论述,亦是中科院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看来,总书记的讲话对广大科研人员既是热情鼓励,也是巨大鼓舞,更是有力鞭策。

  中科院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实现“四个率先”的目标紧密合拍、步调一致。

  去年8月,中科院完成机关科研管理重大改革,改变了原管理序列中兼有按科技创新活动性质和按学科领域设置科研管理部门的序列,可以避免职能交叉、重叠,理顺工作关系,提高管理效能。

  今年7月7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率先行动”计划。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对“率先行动”计划给予充分肯定。

  白春礼表示,制定和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不仅是中科院自身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一些科研领域正在从跟踪、同行向竞走、领跑的方向转变,科技创新能力开始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我们已经到了需要认真谋划未来15年乃至更长远科技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白春礼说。

  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正在积极推进,微观层面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科技评估等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在中观层面上,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总体上仍然沿袭着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成为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白春礼指出,不从根本上突破这些瓶颈,改革就难以深化,发展就迈不开步伐,“四个率先”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和科研活动组织模式创新,是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

  因此,在“率先行动”计划中,研究所分类改革被视为突破口和着力点。中科院提出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四种类型,对现有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

  刘延东副总理在批示中评价这项改革“富有创意、力度大”,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也认为这是一项“让人眼睛一亮、为之一振”的改革举措。

  未来,中科院计划以三项工作推动“率先行动”计划:一是编制“率先行动”计划整体实施方案;二是做好相关政策的协调沟通和争取落实工作;三是统筹做好当前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一三五”,确保高质量完成重大科技任务。

  “四个率先”为中科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率先行动”计划则绘制了未来规划的蓝图。

  做好做实“一三五”

  如今,“率先行动”计划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中科院全院上下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对研究所而言,实施好“一三五”规划是夯实全院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基础。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对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高能物理研究中瞄准更宏大的目标,努力实现‘率先成为国际领先的科学研究机构’。”他说,“例如,我们已经开始规划世界领先的大型科学装置——希格斯粒子工厂。”

  中科院化学所则面向化学科学前沿,高度重视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据化学所所长张德清介绍,研究所还将延伸创新价值链,抢占新一代技术的制高点,有力支撑战略新兴产业,满足国家重大工程的迫切需求。作为中科院化学所“一三五”规划的三个重大突破之一,“纳米绿色打印制版技术”如今已经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刚刚通过验收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则计划面向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制定规划。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表示,未来5~10年将着力取得“绿色三峡”和“3D打印技术”两个重大突破成果,重点培育“石墨烯材料与应用”“大规模自适应智能视觉分析系统”“自动推理中的计算理论及应用技术”和“神经肌——械耦合系统理论与应用”四个方向。

  而白春礼也在验收会上指出,设立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正是中科院贯彻落实“率先行动”计划,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顶层设计,也是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研活动组织模式、调整优化科研布局、明确院属研究机构定位和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有力实践。

  今年9月,白春礼在出席昆明分院“率先行动”计划座谈会时进一步强调,做好、做实研究所“一三五”规划是实现“率先行动”计划的关键。他要求,各单位要积极凝练代表性研究成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步伐,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寻求重大突破,以保持和发展研究所品牌来创建世界一流科研机构。

  65年,与新中国同行的中国科学院勇于探索,开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先河。“率先行动”将引领中国科学院向着科技强国梦起航,共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10-31 第5版 创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