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孙钟秀:中国最早的计算机“极客”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天吾 发布时间:2014-05-16 【字号: 小  中  大   

  今年是我国接入互联网二十周年。计算机相关技术发展之快,让曾经风靡一时的XP系统都正式淡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很多年轻的理科人以“极客”作为自己的时尚标签,但少有人知道,有位叫孙钟秀的老先生,可是当年中国最早一批“玩”上计算机的人。
  上世纪60年代留洋深入研究计算机的这位极客,也许没有现在年轻人这般追求酷炫,他内心更多的是争取自强的隐忍和报效国家的责任。但和任何一代科学痴迷者一样,孙钟秀始终不变的是对钻研和探究的热爱。
  老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一年,不过他培养的弟子们正在享受科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是先驱,更是良师
  据南京大学原副校长谢立回忆,1963年还在上大学的他听孙钟秀讲“数理逻辑”,“这是当时教育部在全国唯一设点的专业”。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脑。当年国内大型计算机上,全部使用的是国外的操作系统,而进口一套操作系统,费用昂贵。为尝试改变这一局面,孙钟秀成为“国内最早研究操作系统的学者之一”。
  一方面他将国外先进操作系统技术带回祖国;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他为国产DJS200计算机系列设计了操作系统。这些工作为我国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凭着在计算机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系统领域的开创性研究,1985年,孙钟秀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1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不仅如此,他还编写过《操作系统教程》《操作系统与分布式计算》,让国内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学习当年的这一新鲜事物。
  在很多弟子眼中,他都是一位“学识渊博、风度翩翩”的“偶像”级老师。
  后来成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的周晓方,年轻时在国内计算机领域崭露头角,也得益于孙钟秀这位伯乐。“我这辈子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孙老师让我代表他去北京开会。”周晓方回忆。那是国内计算机领域顶级学者的一次高峰论坛,由激光照排技术的大牌王选主持会议。会前,周晓方感到紧张和不够自信,孙钟秀则鼓励他:“没事,你就代表南大、代表我去,不用担心,一定行的。”果然,周晓方表现出色,“从那以后,我的自信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名门之后,奋斗在动荡年代
  事实上,孙钟秀本人也有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良师——父亲孙光远是著名数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微分几何与数理逻辑研究的先行者。
  1936年生于南京的孙钟秀,童年时代就经常得到父亲的鼓励。父亲希望他也能成为大学教授,也曾和孙钟秀聊起自己从一个秀才之子奋斗成大学教授的故事,特别是在美国刻苦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
  孙钟秀本人倒也天资聪明,不到5岁就上了小学。不过当时他却处于动荡的年代。“我们在抗日战争大后方的重庆,环境比较艰苦,我读小学时用的书全是黄色的草纸本,常常看不清楚。”
  然而这却不会影响孙钟秀发挥在学习方面的过人天赋。1953年,孙钟秀考入了南京大学数学系,“度过了紧张而愉快的4年”。
  他发现,大学的学习和中学不一样,要求学得深、学得活,对基本概念要理解得深,对方法技巧要掌握得活。迅速掌握要领的孙钟秀不改“学霸”本色,专业课门门都是优秀。
  但他不因为得“优”而沾沾自喜,在学习上总是不满足。平时,特别是在暑假,他大量阅读参考书,做习题集,逐渐培养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在他看来,“要多问自己‘为什么’,以求理解深刻;少问别人,以提高自学能力”。
  然而他绝不是个书呆子,有时间就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还是校垒球队队员和校国乐社团成员。
  大学毕业后,孙钟秀留校任教,一开始专业方向是拓扑学和微分几何,后转到数理逻辑,再转到计算机科学。
  赢得外国同行尊重
  1965年,国家派孙钟秀远赴英国学习计算机。“当时我还不到30岁,又是第一次出国,心情比较紧张,但是信心很足,决心学好回国作贡献。” 到英国后,他被安排在当时英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CT(后改名ICL)学习。在学习之前,摆在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租房子。在去看房时,房东看孙钟秀和同伴是“有色”人,就说:“对不起,已经租出去了。”因为对方很客气,孙钟秀倒也并不在意。不过陪同找房的老华侨事后却气愤地说:“他看不起我们。”在租房这件事上,孙钟秀第一次尝到了被歧视的味道。
  到ICT公司后,他被安排在一个小组,从事逻辑设计方面的工作。
  由于当时我国计算技术比较落后,孙本人在学校从事的工作又偏理论,刚开始感到困难不小。据孙钟秀回忆,在讨论中那些英国人十分傲气,而自己则是憋了口气努力去学,有问题也不轻易问人。
  过了一段时间,孙钟秀渐渐赶了上来,在讨论中发表的意见越来越有分量。他发现外国同行也变得越来越客气。
  不久之后,在一次审查图纸中他发现设计有错误,就向组长指出了这一问题。而这位负责人听了不以为然,武断地认为没有错。“后来按图纸装出后在调试中发现确有错误,只好按我的意见改了。自此以后,他们对我客气多了,有时还主动来征求我的意见。”
  有一次,英方工作人员把公司总工程师设计的部件逻辑图给孙钟秀看,征求其意见。他看了后认为设计还可以简化,并把改进的设计方案制定了出来。对方非常钦佩:“太好了!能让我把你的设计带回去看吗?”
  这段留学经历让孙钟秀深深地感到:“一个人没有实力,人家就看不起你,进而一个国家没有实力,外国也不会看得起的。”自此,他更是“决心要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后来他用持续努力和多项成就兑现了当年对自己的承诺。即使是在被帕金森综合征折磨的人生最后20多年里,他也没放松过自己。直到去年5月,他才告别了留恋不舍的家人朋友,离开了深爱的计算机世界。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05-16 第11版 学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