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高性能合成橡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张学全:
【中国科学报】技术没特色就无立锥之地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杨琪 于洋 发布时间:2013-09-17 【字号: 小  中  大   

  张学全清瘦、干练,不笑不语时,透出一股威严之气。其实,看似严厉的他却并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平实的话语、坚定的神情,不仅道出其心中所悟,也更清晰地描绘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高性能合成橡胶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橡胶中心)的发展之路。
  只有催化剂是不行的
  2000年,张学全从韩国三星公司回到长春应化所,组建橡胶中心团队。
  基于研究所上世纪五六十年对催化剂的研究,橡胶中心团队对自己的催化剂聚合技术掌握得一清二楚:“家底儿”非常丰厚。正好,不少有资金储备的企业筹谋转型升级,将目光瞄准了具有较高资金和技术要求、见效快的好项目——橡胶产业。
  似乎技术与需求一拍即合。当拿着催化剂技术找“婆家”时,团队却遭遇企业质疑:“你们只有催化剂的技术不行啊,做不出大事情的。”
  因此,团队不断摸索,通过对稀土催化剂和稀土异戊橡胶聚合特点和胶液特性的系统研究,通过与工程设计部门的积极合作,开拓出先进的绝热聚合技术、独特的聚合釜和凝聚釜设计、胶液减黏技术、节能凝聚增压喷射技术、新型尾气回收技术等。
  坚持终究有了结果:科研团队形成了以催化剂技术、聚合技术、凝聚和后处理技术、加工技术等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以先进反应器技术,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为核心的集成技术,设计完成了全新的工艺工程,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稀土异戊橡胶成套生产工艺包。
  要处处体现技术优势
  一年前,山东神驰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驰石化)建成了“三万吨稀土异戊橡胶工业化生产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其利用的正是稀土异戊橡胶成套生产工艺包,生产出的稀土异戊橡胶产品无论在质量还是能耗、物耗等关键指标上,均超过俄罗斯同类产品水平。
  看到国内橡胶产业技术非正常渠道扩散比较严重,没有下一代技术支撑,不能开发出最新掌握技术,团队也将难以为继,张学全忧心重重。
  “技术是我们的生命线,一旦没有特色,团队也就失去了立锥之地。”张学全对此非常肯定。因此,橡胶中心的目标是,使用一代技术的同时,储备新一代技术。
  “我们必须处处体现催化剂的先进性,同时与现代化工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张学全说,唯有如此,才能将催化剂的性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合成橡胶高性能、低成本。
  配备最强的团队力量
  说到团队组建,张学全给出的经验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尽管一些国际跨国企业对于研发投入毫不吝惜,有的甚至每年拿出近百亿美元进行研发,在这样的平台之上,待遇再高也是打工仔,科研人员没有成就感,发明一项专利,获得的只是某种奖励而已;企业安排的课题,科研人员必须做,与个人兴趣无关。或许,当你干得正起劲,企业却出于某种利益考虑而叫停项目。
  “科研院所则不同,实验室的平台宽容失败,更可以提供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张学全说,“有机会一展身手,就有可能成功。”
  让梦想成真,正是橡胶中心与人才拍响的“巴掌”。
  在一次技术交流会上,张学全遇到了尚在其他机构工作的白晨曦。
  几番交流后,张学全发现白晨曦工程基础好、思路清晰、做事认真、事业心强,必须吸引这样的人才加入团队!“在企业里没有做成的事情,在橡胶中心可以做”,这句话深深打动了白晨曦。
  现在,他已成为团队的核心一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品种、高性能合成橡胶成套工业技术工作,并取得系列具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
  日前,橡胶中心被认定为吉林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张学全相信,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推进产业化的道路上,橡胶中心团队的步伐将越发扎实有力。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3-09-17 第8版 平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