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新华网】中外合作成立国际野骆驼保护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新华网 喻菲 发布时间:2013-06-05 【字号: 小  中  大   

为了保护比大熊猫还濒危的野骆驼,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国野骆驼保护基金会5日联合成立国际野骆驼保护研究中心。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说,国际野骆驼保护研究中心将综合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开展对野骆驼的跟踪、保护;并将加大宣传教育与执法力度,提高公众对野骆驼保护的意识;加强野骆驼保护与研究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野骆驼保护事业的发展。

野骆驼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表的红皮书中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专家估计,世界上现存的野骆驼不足1000峰。

野骆驼能适应极端荒漠的生存环境,是陆地上唯一能靠喝咸水生存的动物,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研究的价值。

刘少创说,近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变化、非法采矿、盗猎、旅游探险等因素的影响,野骆驼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国际野骆驼保护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联合国内外野骆驼研究与保护力量,积极开展野骆驼及其栖息地的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专家介绍,200年前,野双峰驼还广泛的分布于中亚地区,西部至里海,东至黄河大湾处,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青藏高原,在哈萨克斯坦也有广泛的分布,总的数量应在一万头以上。现在的分布区已经缩小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罗布泊北部、阿尔金山北麓及蒙古南部与中国新疆、甘肃、内蒙交界的边境地区。

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骆驼自然保护区,也是野骆驼模式标本产地。保护区面积达7.8万平方千米,全球60%的野骆驼生活在这个地区。保护区以其极端干旱的自然环境闻名于世,拥有着特殊环境下独特生物多样性基因宝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