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科研: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青年科研人员卢新根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晨 陈灿平 发布时间:2013-02-19 【字号: 小  中  大   

卢新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际科技合作专题项目负责人:卢新根。

看到这些重大而艰巨的科研任务,想必谁也不会把这个名字和一个才30出头的青年科研人员联系起来。让我们走近这位荣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五四之星”表彰的青年科学家,面对面感受他对科研那种淋漓尽致的爱。

入所前的“青葱”岁月

2001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的卢新根选择留校继续深入学习,并师从当时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的朱俊强,不料朱老师中途出国,卢新根不得不更换导师。

本打算硕士毕业后直接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卢新根接触到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简称CFD),从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发不可收拾,决定留在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谈到充实的博士生活,卢新根回忆了一段逸事:为了“偷懒”,他索性在办公室打起了地铺,对于这种边科研边休息的生活,他乐在其中。

浓烈的科研兴趣和辛勤的付出,使卢新根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并得到回报:在博士毕业之时,他已经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这些为他赢得了极好的就业机会——进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606所)工作。

然而,一个转折出现了:朱俊强从加拿大回国,并来到工程热物理所工作,需要人手。卢新根没有太多考虑就放弃了606所丰厚的待遇,毅然来到工程热物理所开始了新的科研之路。

纵观卢新根迂回曲折的求学与科研之路,不难看出,支持他一路走来的恰是他对科研日渐深厚的兴趣与一如既往的坚持。

课题组的科研支撑

卢新根非常重视专业基础,同时也特别强调团结互助的科研氛围,这让他在科研时如鱼得水。

自从进入工程热物理所,卢新根就一直潜心科研。经过不到5年的时间,他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创新重要方向项目子课题、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计划(AATR)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项目。此外他还获得中科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五四之星”等多项奖励和表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卢新根荣获法国“赛峰科技奖”的一段经历,“赛峰科技奖”是法国赛峰集团自2002年以来开展的与中国院校培养学生和科研合作战略的一部分。该合作计划包括资助中国工程师在法国接受培训以及与中国科研院所和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并且每年在中国评选出两名奖项获得者。卢新根凭借着他在轴流式压气机内部流动失稳、喘振边缘研究及其被动控制策略等方面作出的突出性研究成果,于2007年9月获得法国赛峰集团“赛峰科技奖”。

然而在这么多骄人的成绩中,卢新根最自豪、最欣慰的要数斜流式离心压气机的设计和验证。

在当时, 斜流式离心压气机是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第一个比较新的结构,之前该研究一直是停留在数值模拟方面,而没有经过实验验证。卢新根等人对自己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最终的试验结果和设计值几乎一致。通常情况下,航空研究院608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新型压气机设计都需要花费两年或更长的时间,而卢新根等人的设计不仅和实验吻合很好,并且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在608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如何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呢?在采访卢新根周围的同学和科研工作人员时,我们终于找到了原因:除了良好的科研基础和习惯,还要得益于他旺盛的求知欲。卢新根非常关心行业内的实时信息,只要有空闲就查看相关资料、行业内实时进展,紧跟着业内前沿步伐。同事和学生们都称他是科研的“万金油”,而他的电脑就是名副其实的 “百宝箱”。所以课题组内一旦有人遇到不懂的新问题,也都乐意找卢新根讨论,都能从他那里受到新的启发,受益匪浅。

课题组里的“大师兄”

卢新根所在的航空发动机课题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课题组。课题组任务重、学生多、老师相对较少,常规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显然不太适用。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听说了他们“互助学习小组”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模式:整个课题组就像是一个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小学校,而卢新根在这个互助学习体系中俨然成了“大师兄”,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师弟师妹”们提供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这一点,该课题组的赵胜丰同学讲述了自己刚进课题组时的场景:2007年秋季,作为一个新入组的学生,他对课题组内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在被“放养”一个多月后,他走进了A座319会议室。这里是组内唯一的会议室,也是卢新根进所后的临时办公室,在这里他见到了正在热烈讨论的课题组师生,而类似这样的讨论和会议每天都在热火朝天进行着。也就是在这次319会议室的非正式的“会晤”后,他跟随卢新根一步步开始熟悉软件、收集文献并寻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在其他同学问到他的这些进步时,他神秘地告诉大家:“走进319,你就会找到答案。”

在卢新根的学生眼中,他不仅积极乐观、平易近人而且性格洒脱。在采访中,当我们和卢新根谈起他因为组内资源紧张,只能待在会议室办公三年的经历时,他不仅不以为意还幽默地打趣道:“我一进所就是研究员待遇,办公面积超大。”

卢新根就是这样一个随性洒脱、知识渊博、乐于助人、善于分享的“大师兄”。在课题组里,他既像长者,无微不至地指导和关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又像一个学生,开放地接受新的知识,谦虚地和同学们交流,与自己的学生相处起来亦师亦友,难能可贵。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3-02-19 第6版 创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