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学术会议

第十七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二轮通知)

2018-02-01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定于2018年5月3至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第十七届中国生态学大会暨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主题为“创新生态科学,建设美丽中国”。本次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南京林业大学承办。

  会议安排了大会特邀报告会、分会专题报告会、全国生态学研究生论坛、学术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举办与生态学研究领域相关的仪器设备、应用软件、文献出版物展示和生态产品宣传活动。欢迎广大生态学工作者积极报名,踊跃参会。热烈欢迎相关企业利用此次契机,扩大影响,参加展览。

  一、第十七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1、大会特邀报告会:拟邀请国内外10位著名生态学家作大会报告。

  2、分会场专题报告会:拟设置29个专题分会场(详见附件)。由分会场负责人根据提交的论文摘要遴选口头报告人。

  3、全国生态学研究生论坛:由青年工作委员会从报名参加大会的研究生中遴选产生。

  4、学术墙报交流:由青年工作委员会根据报名情况决定。

  5、生态仪器、设备、软件和文献展示会(由大会组委会根据报名情况确定)。

  二、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各分支机构、各省(直辖市)生态学会,以及各相关单位推选的正式会员代表参加,代表大会时间和学术会议时间穿插进行。

  三、初步日程安排

  5月3日下午 报到(金陵之星大酒店,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69号)

  5月4日上午 大会开幕;大会特邀报告会(南京林业大学体育馆)

  5月4日下午 分会场专题报告会(南京林业大学)

  5月5日上午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生态学研究生论坛(南京林业大学)

  5月5日下午 分会场专题报告会(南京林业大学)

  5月6日上午 大会特邀报告会,闭幕式及颁奖(南京林业大学体育馆)

  四、参会须知

  1、参会者需交纳会议注册费,提前交费和中国生态学学会有效会员可享受注册费优惠。新入会者须在4月15日前完成会员注册,方可享受注册费优惠。请通过第十七届中国生态学大会会议平台(www.esc2018.cn)完成报名注册、提交摘要、在线交费和酒店预订事宜。

  

在线交费(415日前) 

现场交费 

普通会员 

800 

1000 

学生(会员) 

600 

700 

学生(非会员) 

650 

750 

非会员 

1000 

1200 

  2、大会将制作《第十七届中国生态学大会摘要汇编》(U盘),审核通过的摘要将收录入论文摘要汇编,并在会议报到时发给与会者。提交的论文摘要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及所属单位;关键词(3-5个);字数800-1000字。摘要正文后列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及联系方式),不列参考文献。参会者须先在会议网站www.esc2018.cn注册,然后提交摘要。

  摘要收稿截止:2018年4月5日

  3、会前征集论文全文,择优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以专辑或专栏形式刊出,论文全文被《生态学报》或《应用生态学报》择优选用的作者,须保证至少1人注册参加会议交流。文章格式请按照期刊要求,直接登陆期刊网站点击相关栏目投稿。刊物网站及预计刊出时间:

  《生态学报》(http://www.ecologica.cn)2018年第38卷第18期;

  《应用生态学报》(http://www.cjae.net)2019年第30卷第2期。

  学术期刊全文截稿:2018年3月30日

  4、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申请口头报告、墙报展示的人员须提交论文摘要,供相应专场的负责人遴选安排口头报告参考。

  口头报告和墙报申请截止:2018年4月5日

  5、大会评奖:(1)研究生优秀报告奖;(2)研究生优秀墙报奖;(3)青年优秀报告奖。上述奖项分别各专场负责人按学会有关规定组织评选,最终结果经大会组委会审定后,在大会闭幕式上颁发荣誉证书。

  五、会议地点和住宿事宜

  会议地点: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59号)

  住宿安排:本次大会的住宿事宜由上海万怡会展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服务,会务组和以下酒店商议了会议期间有限数量的优惠房量,请参会代表尽早在会议网站报名注册,并通过会议网站预订房间。数量有限,订完为止。其他住宿地请自行联系预订事宜。

  六、联系方式

  学术及冠名赞助事宜:李博 xs-esc@rcees.ac.cn  010-62849101-202

  会员入会相关事宜:张丹 zz-esc@rcees.ac.cn 010-62849101-203

  网站技术支持及酒店预订:上海万怡会展管理股份有限公司owenma@healife.com  010-87380159-810

  大会网站:www.esc2018.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100085

  中国生态学学会    

  2018年1月29日    

  附件:拟设置的专题分会场

01.城市群生态安全:从风险评估到安全格局 

召集人:陈利顶、曾辉 

联系人:彭建(jianpeng@urban.pku.edu.cn 

02.变化环境下的生态水文学理论与实践 

召集人:王根绪 

联系人:徐宪立(xianlixu@isa.ac.cn 

03.农业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召集人:吴文良、骆世明、李凤民、陈欣 

联系人:李隆(lilong@cau.edu.cn 

04.生态海洋,创新发展 

召集人:黄凌风 谭烨辉、张玉生 

联系人:黄凌风(huanglf@xmu.edu.cn 

0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旅游业发展 

召集人:钟林生 

联系人:钟林生(zhlsheng@263.net 

06.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监测、模拟与评价 

召集人:李俊祥 周伟奇 

联系人:李俊祥(jxli@des.ecnu.edu.cn 

07.化学生态学:从基础研究到应用 

召集人:娄永根 

联系人:周国鑫(gxzhou@zju.edu.cn 

08.产业生态学展望 

召集人:石磊 

联系人:刘晶茹(liujingru@rcees.ac.cn 

09.流域生态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召集人:蔡庆华 

联系人:唐涛(tangtao@ihb.ac.cn 

10.森林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召集人:何兴元、于景华 

联系人:吴琼(wuqiong@iae.ac.cn 

11.城市群生态修复与生态安全保障方法和技术 

召集人:李锋、杨军 

联系人:李锋(lifeng@rcees.ac.cn 

12.湿地生态恢复的理论,技术与应用 

召集人:吕宪国、姜明 

联系人:姜明(jiangm@neigae.ac.cn 

13.盐碱/山地等脆弱生态系统恢复与治理生态工程 

召集人:刘金铜、黄锦楼 

联系人:刘金铜(jtliu@sjziam.ac.cn 

14.污染生态过程及修复原理与实践 

召集人:周启星、魏树和 

联系人:魏树和(Shuhewei@iae.ac.cn 

15.退化淡水生态系统修复 

召集人:吴庆龙、刘正文 

联系人:张修峰(wetlandxfz@163.com 

16.生物入侵与生境脆弱性 

召集人:冯玉龙、杨继、刘万学 

联系人:冯玉龙(yl_feng@tom.com 

17.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 

召集人:陈尚 郑华 

联系人:郑华(zhenghua@rcees.ac.cn 

18.国家重要生态保护地与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 

召集人:闵庆文 

联系人:刘某承(liumc@igsnrr.ac.cn 

19.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耦合及对环境 

召集人:刘世荣 孙建新 

联系人:王晖(wanghui@caf.ac.cn 

20.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 

召集人:万方浩 

联系人:刘万学(liuwanxue@caas.cn  

21.入侵植物与入侵地的生态恢复 

召集人:彭少麟 

联系人:陈宝明(chbaoming@163.com 

22.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与生态文明 

召集人:薛达元 

联系人:杨京彪(133666880756@126.com 

23.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恢复       

召集人:范航清 王文卿 

联系人:王文卿(wqwq1971@163.com 

2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 

召集人:沈泽昊 

联系人:沈泽昊(shzh@pku.edu.cn 

25.动物行为、生理与生态:格局与机理 

召集人:李明 

联系人:黄乘明、宛新荣wanxr@ioz.ac.cn 

26.生态遥感与应用 

召集人:吴炳方、马荣华 

联系人:曾源、罗菊花(zengyuan@radi.ac.cn 

27.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与应用 

召集人:林光辉 

联系人:温学发(wenxf@igsnrr.ac.cn 

28.生态系统多尺度观测与控制实验关键技术 

召集人:于秀波、王艳芬 

联系人:何念鹏(henp@igsnrr.ac.cn 

29.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联网观测与集成研究 

召集人:于贵瑞、牛书丽 

联系人:张雷明(zhanglm@igsnrr.ac.cn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