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苏州纳米所等关于二维分形枝晶结构的研究获进展

2021-09-22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发展高能效的精准分离材料和技术,实现离子的精准和快速分离,对能源、水、化工、制药、传感等领域将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在规模化应用的分离膜材料中,纳滤膜的分离过程受孔径筛分和电荷排斥协同相互作用控制,能够实现高选择性离子/分子分离过程,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纳滤膜使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是聚酰胺薄膜复合结构,由聚酰胺分离层和聚合物超滤支撑底膜组成。由于分离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决定纳滤膜的分离性能,提升分离层的有效过滤面积或降低分离层的厚度是提升纳滤膜分离通量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副研究员朱玉长与苏州大学教授靳健、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林士弘合作,提出了一种原位构筑二维分形枝晶结构,并以此为模板提升聚酰胺分离层有效过滤面积,进而大幅度提升纳滤膜分离通量的新策略。相关成果以Two-dimensional Fractal Nanocrystals Templating for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Polyamid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为题,发表在PNAS【2021, 118(37), e2019891118】上。

  在制备薄膜复合聚酰胺纳滤膜的过程中,聚醚砜超滤膜被含有哌嗪单体的水溶液浸润,后与含有均苯三甲酰氯单体的正己烷溶液接触,哌嗪单体通过扩散,与均苯三甲酰氯单体在水/正己烷界面处发生界面聚合反应,从而在聚醚砜超滤膜表面生成致密的聚酰胺分离层。该聚酰胺分离层与聚醚砜超滤膜紧密贴合,由于超滤膜的表面孔隙率较低,因而聚酰胺分离层的实际有效过滤面积较低,限制了其分离通量的发挥。为了打破支撑底膜低孔隙率的限制,研究在水相单体溶液中预先溶解高浓度的NaCl,当界面聚合反应完成后,支撑底膜中储存的NaCl溶液在加热后处理的过程中,会在聚酰胺分离层与支撑膜之间发生结晶,由于分离层和支撑底膜之间空间受限,导致NaCl晶体的生长符合经典的扩散限制聚集(DLA)过程,从而形成二维分形枝晶结构(图1)。这些二维分形NaCl枝晶在分离层和支撑底膜之间构筑出彼此互通的水传输通道,在保证膜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分离层有效过滤面积的最大化(图2)。与对照组纳滤膜的分离性能相比,膜截留率未发生改变,但其分离通量提升3-4倍。通过调控NaCl的浓度和结晶温度,科研人员可以精确控制NaCl枝晶所占据的空间面积,将通量的提升与有效过滤面积的提升进行归一化处理,证实了分离层有效过滤面积和膜分离通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3)。由于分形结构的自相似性,二维分形水通道和锚定区域彼此交织,保证了利用该模板法制备的聚酰胺薄膜复合纳滤膜在不同的错流速度与操作压力下均能保持稳定的分离性能(图3b)。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等的支持。

  图1.(a)原位构建二维分形晶体模板制备高通量薄膜复合纳滤膜的示意图;(b、c)分形结构盐晶体模板形貌;(d、e)纳滤膜表面Na元素和Cl元素分布图

  图2.(a)二维分形枝晶模板法增加聚酰胺分离层有效过滤面积的示意图;(b、c)二维分形盐晶体模板法制备的聚酰胺薄膜复合纳滤膜的分离性能与普通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对比

  图3. (a)薄膜复合纳滤膜分离通量和分离层有效过滤面积间的对应关系;(b)二维分形盐晶体模板法制备的纳滤膜分离通量和截留随错流速度以及操作压力的变化关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