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武汉病毒所在库蠓携带病毒的发现与特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1-09-15 武汉病毒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库蠓(Culicoides spp.)属于双翅目昆虫的小型昆虫,与蚊虫相比蠓体态较小,可通过刺叮吸血活动传播多种虫媒病毒,如泛布尼亚病毒科(Peribuniyavirus)的奥罗普病毒(OROV)和阿卡斑病毒(AKAV)、环状病毒属(Orbivirus)的蓝舌病病毒(BTV)等,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目前对于蠓携带病毒及其特征的研究仍然较缺乏。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是于2016年首次在我国西藏的多斑按蚊中发现的一种虫媒病毒,基因组为十节段双链RNA,目前在我国西藏、云南、广东等地和日本均有报道。

  9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普通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袁志明、夏菡团队与海南医学院教授夏乾峰合作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我国云南库蠓中新型重排西藏环状病毒的发现与特征鉴定的研究进展。

  该研究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采集的库蠓样本中成功分离鉴定出一株新型重排西藏环状病毒(YN15-283-01),并完成了该病毒的细胞感染性和基因组进化与重排分析研究。结果提示,西藏环状病毒在自然界中可存在于多种媒介宿主体内,新分离的YN15-283-01可能为XZ0906和SX-2017a这两个亲本毒株基因重排产生的杂合株;同时该病毒可以高效感染蚊虫、啮齿类、非人灵长类等来源的细胞系,表现出广泛的细胞嗜性,对“全健康”(One Health)构成威胁,今后需要利用动物或媒介感染模型对该病毒的感染和传播风险进一步评估,同时对其加强监测。

  该研究得到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西藏环状病毒(上)基因组10个节段的Simplot分析(下)病毒颗粒与噬斑形态

西藏环状病毒的细胞感染谱

打印 责任编辑:任霄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