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青藏高原所在青藏高原区域性强降雪过程诊断分析研究中获进展

2021-01-13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青藏高原地区一次强降雪过程给当地的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深入研究其形成和发展机理,提高预报准确率、减少强降雪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界对于引起青藏高原强降雪的气象因子的强度仍缺乏系统性认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过程与气候效应团队研究员马耀明等采用物理量定量诊断与WRF模拟(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一次大尺度强降雪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

  研究发现,区域性强降雪过程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背景下,其中,巴尔喀什湖冷涡、青藏高原南支槽和高原北部的横切变线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水汽辐合强度达-8.3×10-7 g s-1 hPa-1 cm-2,整层水汽辐合强度达-4.5×10-4 g s-1 cm-2,强烈的低层大气辐合和高层大气辐散(±3×10-4 s-1)的配置,低层正涡度强度达4.8×10-4 s-1,上升运动强度达-4 Pa s-1,这些为降雪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动力和水汽条件。而喜马拉雅山脉强地形性抬升运动、越山气流下山发生风速辐合和充沛的水汽供应,克服了对流稳定性大气层结的不利影响,这为青藏高原南部极端降雪过程的发生提供了触发机制。

  该研究有利于学界进一步理解青藏高原强降雪过程发展和演变机制,为准确预报青藏高原地区短期强降雪和发展可持续畜牧业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实现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目的。相关研究成果以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regional heavy snowfall even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NCEP reanalysis data and WRF为题,在线发表在Climate Dynamic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强降雪过程的天气形势和有利的气象要素配置图。棕色实线为槽线(Trough),红色实线为等温线,黑色双虚线为风切变线(Shear line),蓝色虚线为等比湿线,红色箭头为高空急流(Upper Jet),玫红色箭头为低空急流(Lower Jet),蓝色箭头为水汽输送通道(Water vapor channel),绿色线条区为雪带(Snow belt)位置,黑色箭头为高空急流出口区的次级环流,黄色虚线为青藏高原边界

打印 责任编辑:张芳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